标题是一个问题。是面向一所学校骨干青年教师提出的。
我对这个问题是这么理解的:
集中备课是打基础,是解决“具体做什么” ,对于青年教师来说,趁这个机会可以向前辈多请教,从模仿照做开始,打好基础;
教学研究是针对教学过程中某一个问题开展的研究活动,如课程设计、学生反馈等,为日常教学服务。
估计提出这个问题的专家也是想通过此来调查了解现在的年青人,对于“教育”是如何理解的?
是否能做教育; (能力体现)
是否想创新的做教育;(态度体现)
是否想带领别人一起做教育;(价值观体现)
是否能体会到教育的幸福感?(回归到对于”教育本质“的思考)
如何“让教育充满幸福感?"其实,我很疑惑。是在结果上体现还是过程中的体现?是感性认知还是理性收获?
基于对“教育本质 ”的需求是提高生命质量和价值。让我们分解一下这二句话的含义——
提高生命质量用大白话说,就是“生得好,活得长,病得少,死得快。”(目标具体,可衡量)
价值感就是赢利别人对你的关注、认可和尊重。(目标具备可衡量性,但有点虚)
基于对“生命本质 ”的需求是追求爱与幸福。(目标太空太大,不具备可衡量性)
所以,让我们来想想,爱,是“爱自己”“爱别人”; (可以标记为行动方式)
而“幸福”又是一幅什么模样呢?归属感?安全感?价值感?还是自我实现?
我想是立足于自身需求满足的,也能惠及他人的一种体会吧。
而要实现这种体会,就是要“把人弄对”“把体制搞顺”,先研究人(对象:教师、学生、家庭)的需求,再针对需求制定规则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