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也篇

作者: 甜的小帆船 | 来源:发表于2018-08-27 11:36 被阅读0次

    【原文】

    子曰:“雍也,可使南面。” 仲弓问子桑伯子。子曰:“可也,简。”仲弓曰:“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居简而行简,无乃太简乎?”子曰:“雍之言然。”

    【注释】

    ①南面:人君听政之位。言冉雍之才德,可使任诸侯也。

    ②子桑伯子:人名,鲁人。

    ③简:简要,不烦琐。

    ④居敬:为人严肃认真,依礼严格要求自己。

    ⑤行简:指推行政事简而不繁。

    ⑥临:面临、面对。此处有“治理”的意思。

    ⑦无乃:岂不是。

    【译文】

    孔子说:“冉雍这个人,可以让他南面当一国君之位了。” 仲弓问孔子:“子桑伯子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此人还可以,办事简要而不烦琐。”仲弓说:“居心恭敬严肃而行事简要,像这样来治理百姓,岂不好吗!(但是)自己马马虎虎,又以简要的方法办事,这岂不是太简单了吗?”孔子说:“冉雍,这话你说得对。”

    【评析】

    古代以面向南为尊位,天子、诸侯和官员听政都是面向南面而坐。所以这里孔子是说可以让冉雍去从政做官治理国家。在《先进》篇里,孔子将冉雍列在他的第一等学科“德行”之内,认为他已经具备为官的基本条件。这是孔子实行他的“学而优则仕”这一教育方针的典型事件。

    孔子方张办事简明扼要,不烦琐,不拖拉,果断利落。不过,任何事情都不可太过分。如果在办事时,一味追求简要,却马马虎虎,就有些不够妥当了。所以,孔子听完仲弓的话以后,认为仲弓说得很有道理。

    所以,我们做任何事不能一味地去要求节俭,而我们做事又马马虎虎,那这肯定是不行的,我们要注重品德,同时做事要精简,但又必须认真,这样事情才会做好。

    【原文】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注释】

    ①不迁怒:不把对此人的怒气发泄到彼人身上。

    ②不贰过:“贰”是重复、一再的意思。这是说不犯同样的错误。

    ③短命死矣:颜回死时年仅31岁。

    ④亡:同“无”。

    【译文】

    鲁哀公问孔子:“你的学生中谁是最好学的呢?”孔子回答说:“有一个叫颜回的学生好学,他从不迁怒于别人,也从不重犯同样的过错。不幸短命死了。现在没有那样的人了,没有听说谁是好学的。”

    【评析】

    这里,孔子极为称赞他的得意门生颜回,认为他好学上进,自颜回死后,已经没有如此好学的人了。在孔子对颜回的评价中,他特别谈到不迁怒、不贰过这两点,也从中可以看出孔子教育学生,重在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操。这其中包含有深刻的哲理。

    孔门之学,主要在何以修心,何以为人,是以此为目的的。 我们教育学生也要朝这个方向。

    【原文】

    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

    【注释】

    ①仁:指心言,德言。

    ②违:离。

    ③三月:三月一季,气候将变,指较长的时间。

    ④日月:指较短的时间。

    ⑤至:不违。

    【译文】

    孔子说:“颜回这个人,他的心可以在长时间内不离开仁德,其余的学生则只能在短时间内做到仁而已。”

    【评析】

    颜回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他对孔子以“仁”为核心的思想有深入的理解,而且将“仁”贯穿于自己的行动与言论当中。所以,孔子赞扬他“三月不违仁”,而别的学生“则日月至焉而已。”

    【原文】

    季康子问:“仲由可使从政也与?”子曰:“由也果,于从政乎何有?”曰:“赐也可使从政也与?”曰:“财也达,于从政乎何有?”曰:“求也可使从政也与?”曰:“求也艺,于从政乎何有?”

    【注释】

    ①季康子:他在公元前492年继其父为鲁国正卿,此时孔子正在各地游说。8年以后,孔子返回鲁国,冉求正在帮助季康子推行革新措施。孔子于是对此三人做出了评价。

    ②果:果断、决断。

    ③达:通达、顺畅。

    ④艺:有才能技艺。

    【译文】

    季康子问孔子:“仲由这个人,可以让他管理国家政事吗?”孔子说:“仲由做事果断,对于管理国家政事有什么困难呢?”季康子又问:“端木赐这个人,可以让他管理国家政事吗?”孔子说:“端木赐通达事理,对于管理政事有什么困难呢?“又问:“冉求这个人,可以让他管理国家政事吗?”孔子说:“冉求有才能,对于管理国家政事有什么困难呢?”

    【评析】

    端木赐、仲由和冉求都是孔子的学生,他们在从事国务活动和行政事务方面,都各有其特长。孔子所培养的人才,就是要能够辅佐君主或大臣从事政治活动。在本章里,孔子对他的三个学生都给予较高评价,认为他们已经具备了担任重要职务的能力。

    这也说明了孔子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故而能因材致用。对待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教育方法,要符合每个孩子的特征,这样孩子的优势才会体现出来,才能最大可能地发挥自己的用处。

    【原文】

    季氏使闵子骞为费宰,闵子骞曰:“善为我辞焉!如有复我者,则吾必在汶上矣。”

    【注释】

    ①闵子骞:姓闵名损,字子骞,鲁国人,孔子的学生,比孔子小15岁。

    ②费:音mì,季氏的封邑,季氏不臣于鲁,而其邑宰亦屡叛季氏,故想要让闵子骞为费宰。

    ③复我:再来召我。

    ④汶上:汶,水名,在齐南鲁北境上。水以北为阳,凡言某水上,皆是水之北。当时流经齐、鲁两国之间。在汶上,是说要离开鲁国到齐国去。

    【译文】

    季氏派人请闵子骞去做费邑的长官,闵子骞(对来请他的人)说:“请你好好替我推辞吧!如果再来召我,那我一定跑到汶水那边去了。”

    【评析】

    宋代人儒朱熹对闵子骞的这一做法极表赞赏,他说:处乱世,遇恶人当政,“刚则必取祸,柔则必取辱,”即硬碰或者屈从都要受害,又刚又柔,刚柔相济,才能应付自如,保存实力。这种态度才能处乱世而不惊,遇恶人而不辱,是极富智慧的处世哲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雍也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tpzi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