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天下黄河九十九道弯,其实,潼关的弯才称得上真正的“黄河湾”,因为黄河从此浩浩荡荡东流而去,奔向远方的大海。
有幸和夫人驱车游览“黄河湾”,真正体会了“母亲河”的宽广、雄壮、气魄。
“黄河湾”位于陕西潼关县港口镇(古潼关)和山西永济市的风陵渡镇之间。在中条山的南端自北拐弯东去。近年来,潼关县对“黄河湾”进行了开发,“潼关黄河风景区”已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观光景区,每年有上百万的游客在此胜览黄河美景,体会“母亲河”的博大胸怀。
北望,天河一色,深不可测,浩淼无际“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的感觉油然而生。站在河岸,一种超级震撼的力量扑面而来,好像要吞嚼了岸上的一切,又像百万雄师横扫天下,大气磅礴,勇往直前,无以抵挡;东望,似铁流滚滚,傲骨铮铮,昂首前行“奔流到海不复回”。西望,渭河携手洛河远道而来,结束了它们各自的单独之旅,回到了母亲的怀抱,登上新的征程。我觉得,如果李白当初没有身临其境于此,是写不出这样的佳句的。
在这里,也形成了著名的“三河口”即黄河、渭河、洛河三条河流交汇的地方。和“黄河湾”连成一片,统称为“潼关黄河风景区”。这里自然景观独特,人文景观丰富,两岸绿树成荫,柳树倒垂,依地势修建的滨河公园自然别致,各种花卉、人工草坪、林荫小道规划美观,尽管是初冬,但能想象来春夏绿草茵茵,百花盛开,蝴蝶飞来的美景。
黄河湾岸边宾馆店铺林立,为远道而来的游人休息吃饭购物提供了方便。看见几家门店专卖“潼关酱菜”,我也买了二斤。“潼关酱菜”历史悠久,源于唐代贡品,其制作工艺精细,色泽红润,红褐透亮,微甜脆爽,咸度适中,闻名遐迩,素有“十里放香”的美誉。尤以“万新和”“万盛和”“万顺和”老字号最佳。在这里,顺便去古潼关寻找“天下第二关”的故事,体会雄关漫道的奇险,再带些潼关酱菜而归最美不过。
“黄河湾”地势开阔,水流平稳,这里有摩托艇供游人体会乘风破浪。已是冬季,站在岸边,冷风嗖嗖,寒气袭人,难免打颤。但是,岸上游人热情不减,穿上救生衣排队等候乘艇,七八条摩托艇有些供不应求,只见一条条摩托艇高昂着头在河里飞奔、漂移,惊险刺激,艇上游人的尖叫声阵阵传来,另观者胆寒。船后浪花涌开了长长的鱼尾水迹。我想,如果是夏天的话,享受着湿润的凉风更惬意些。我钦佩这些人的勇敢精神,人常说,不到黄河心不死,他们到了,而且和黄河有了一次亲密的接触。我只是岸上的看客,也许是畏惧者。
游览“黄河湾”,不仅对黄河能有所了解,对渭河、洛河也就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因为,你站在这里,不可能只看看涛涛河水一走了之。也许你听到了《黄河大合唱》的雄壮乐章,也许你被黄河的体魄感染吟诗抒怀。《诗经》里“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河就是黄河,中华民族的先祖最早就在黄河流域生活劳作,繁衍生息。黄河孕育了中华文明。也可以这么说,没有黄河,就没有中华民族。
渭河和黄河交汇处能明显看到两条河流的交汇线。渭河自西而东,直接进入黄河,顺着“黄河湾”的南岸行走,不卑不亢。黄河自北而东,像一双偌大的手臂伸来和渭河相拥,然后转头同行。交汇线东西走向,似乎很直。彰显了渭水的力量,不愧是黄河的第一大支流。
在这里有必要说一下北洛河和南洛河。我感觉它们就像是黄河的孪生儿子。在陕西境内的洛河称为北洛河。发源于陕西定边县白于山南麓的草梁山。古称洛水或北洛水。历史上洛河记载多而混淆,都因为和河南的洛河重名。段玉裁《小笺》说“自魏黄初以前,雍州渭洛字作“洛”,豫州伊雒字作“雒”,绝无混淆。黄初(220~226)以后乃乱矣。”河南境内的洛河称为南洛河,古称雒水,因河南境内的伊河为重要支流,亦称伊洛河。发源于陕西秦岭洛南县洛源镇的龙潭泉。与黄河交汇为中心的地区被称为“河洛地区”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河洛文化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根文化。伏羲的女儿溺死于洛水,化为“洛神”(又名宓妃)。相传后世人有感于曹植和甄氏的爱情悲剧故事,就把甄氏认定为“洛神”了,当然也就有了曹植的《洛神赋》。南洛河也是秦岭南麓唯一一条流入黄河水系的河流。
说实话,除了黄河两岸的人,真正到过黄河的人不多。不妨休假闲余之时,去一趟“黄河湾”和黄河有个约会,定会是一次诗情画意般的旅行。
黄河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