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现,自己似乎被一个叫惯性的东西拉扯着。
比如说 leetcode 刷题目:
- 第一天,我刷了 10 道。
- 第二天 9 道。
- 第三天 5 道。
可以预测,如果不努力控制,第四天很可能不会超过 5 道,似乎就像跑步,一开始冲的很快,再而衰,最后就跑不动了。
再比如,小明是个程序员,平时早晨会睡到 10 点,起床上班。虽然能感觉到职场压力,但就是提不起劲来学习提高自己。
某天晚上他看到一个励志视频,觉得热血沸腾,发誓一定要改变。
于是,他第 2 天早晨 5 点就起床读书了。
第 3 天,6 点。
第 4 天,7 点。
第 5 天,8 点。
第 6 天,10 点,恢复原样。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他长期 10 点起床,已经积累了太大的惯性。
同样的,我长期不刷算法题,已经快要失去了编程思考的能力,大脑很不习惯高强度的思考,因此刷题觉得很累,习惯性的少刷,以至于最好不刷题,最终又陷入舒适区。
这本书已经有了很大的思维惰性,也是惯性。
那这无解了吗?
为什么有的人,他们以前是一个样,但后来会变成另一个样?
比如,有的人一直上班,也不读书、学习,但某天就能突然改变状态,然后一直读书、学习,最终慢慢变成另一个人。
他们掌握了什么秘诀吗?
其实还是惯性,让好习惯取代坏习惯。
比如,我现在已经养成跑步的习惯,哪天要是没有跑完 5 公里,就有点难受,身体觉得不舒服,心里也会觉得不舒服。
那么我是怎么养成跑步的习惯的呢? 首先我定了个跑步的目标,比如每周跑 5 天,每天 5 公里,先坚持跑 5 个月,并且发了个朋友圈。
一开始咬牙坚持,懒惰的惯性将要把我拖回原地的时候,我无意间看到一本村上春树的书《当我谈跑步时我在谈些什么》让我对跑步的意义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跑步的榜样找到了,后来每当我跑步时我都会想起:村上春树今天也在跑步,一起跑步吧。
每次跑步,我都会想起村上和他的那些文字,每次跑步都会加强这种联结。
就这样坚持跑了第 77 天,还会持续跑下去。
这就是惯性的力量。
再比如,看到一篇好文章,觉得非常实用,准备按照里面的做,但过几天就会忘,怎么半,将这个文章打印出来,放在显眼的地方,天天看,养成习惯。
这样你下次要用的时候,就会手到擒来,每天看一次,做一次,次数越来越多,好的惯性会慢慢进入身体。
我们也会变得越来越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