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s 的持久化
两种持久化方式
- RDB 指定的时间间隔内保存数据快照
- AOF 先把命令追加到操作日志的尾部,保存所有历史操作命令
RDB 模式
- 优点
- 适合用于进行备份
- fork 出子进程进行备份,主进程没有任何 IO 操作
- 恢复大数据集时的速度快
- 缺点
- 特定条件下进行一次持久化,易丢失数据
- 庞大数据时,保存时会出现性能问题
设置方式:
- 通过配置文件的方式,自动开启 RDB 持久化
配置文件路径: sudo vim /etc/redis/redis.conf
# 备份的频次
save 900 1 # 900 秒内,有 1 次更新操作,就将数据同步到数据文件
save 300 10
save 60 10000
# 备份的文件名
253 dbfilename dump.rdb
# 备份的目录路径
263 dir /var/lib/redis
- 直接通过
redis-cli
通过指令,手动开启 RDB 持久化
127.0.0.1:6379> save
OK
127.0.0.1:6379> bgsave
Background saving started
save
和bgsave
命令都是用于将当前数据库备份,但是save
命令会阻塞主进程,save
操作完成之后,主进程才开始工作,客户端可以连接;bgsave
命令是 fork 一个专门 save 的子进程,不会影响主进程。
默认的备份文件为: vim /var/lib/redis/dump.rdb
AOF 模式
- 优点
- 数据非常完整,故障恢复丢失数据少
- 可对历史操作进行处理
- 缺点
- 文件的体积大
- 速度低于 RDB 且故障恢复速度慢
设置方式:
- 通过配置文件的方式,自动开启 AOF 持久化
配置文件路径: sudo vim /etc/redis/redis.conf
# 当 appendonly 参数为 yes 时,则开启 AOF 模式
672 appendonly yes
# 备份的文件名
676 appendfilename "appendonly.aof"
# 同步的方式
701 # appendfsync always // 同步持久化,每次数据变更都会立刻保存到磁盘上,需要实时记录,因此效率不高,但是数据十分完整
702 appendfsync everysec // 异步持久化,每隔 1s 记录一次
703 # appendfsync no // 不同步,但是只有在 redis 被关闭、aof 功能被关闭、系统的写缓存被刷新(比如缓存已经被写满的情况)这 3 种情况时,才会触发 save 操作
- 直接通过
redis-cli
通过指令,手动开启 AOF 持久化
# 先连接 redis-cli 然后执行 `config set appendonly yes` 命令以生成 aof 数据文件
127.0.0.1:6379> config set appendonly yes
# 或者直接
# 先清空目标 redis 中全部数据
redis-cli -h {target-host} -a {target-password} flushall
# 然后在源 redis 中生成 aof 备份文件
redis-cli -h {source-host} -a {source-password} config set appendonly yes
默认的备份文件为: vim /var/lib/redis/appendonly.aof
两种模式可以同时开启,同时开启的时候会优先执行 AOF 模式的备份文件,进行 AOF 模式恢复,同时开启的时候,需要注意在 redis 使用之初就要先开启 AOF 模式,以免 AOF 模式,只会记录部分命令,导致恢复数据不完整。
合理地使用 Redis
- 防止内存占满:
- 设置超时时间
- 不存放过大文件(最好不要超过 500 字节)
- 不存放不常用数据
- 提高使用效率
- 合理使用不同的数据结构类型
- 慎用正则处理或者批量操作 Hash、Set 等。(因为 redis 是单线程,如果正则匹配 key 的话,可能会影响其他命令的使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