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李清照(宋)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注释:
醉花阴:词牌名。此词调首见于北宋毛滂词,词中有“人在翠阴中”、“劝君对客杯须覆”等句,因据其意取作调名。双调小令,仄韵格,五十二字。上下阕各五句,一般以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为正格。
云:《古今词统》等作“雰”,《全芳备祖》作:“阴”。
永昼:漫长的白天。
瑞脑:一种薰香名,又称龙脑。
消:一本作“销”,《花草粹编》等作“喷”。
金兽:兽形的铜香炉。
重阳:农历九月九日为重阳节。
纱厨:即防蚊蝇的纱帐。厨通橱。
凉:《全芳备祖》等作“秋”。
东篱:泛指采菊之地。
暗香:这里指菊花的幽香。
销魂:形容极度忧愁、悲伤。 销:一作“消”。
西风:秋风。
比:《花草粹编》等作“似”。
黄花:指菊花。
赏析:
此词作于公元1103年(崇宁二年),时词人婚后不久,赵明诚远游,李清照思念丈夫作此词。
上片:“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薄雾弥漫,浓云密布,日子漫长,愁绪满怀,兽形的铜香炉里,飘出瑞脑的清香。此处点明了天气,视角由室外转向室内,一“愁”字点出了词的主基调,“永昼”一词并非白日漫长,而是内心的感受,人在快乐中,会觉得时间过得快,在愁苦中,便觉得时间过得慢,进一步体现了此时心中绵绵不尽的愁。望着炉内那缕缕清烟,时光似乎已在此刻静止,而心中的愁绪却在流动。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此处点明季节,又到重阳佳节,枕着玉枕,卧在纱帐中,半夜凉气透身。重阳节本是家人团聚的时节,然而此时却是“遍插茱萸少一人。”正是“每逢佳节倍思亲。”词人内心更觉孤寂,一“又”字体现了两人分别已久,或是想起先前在一起共度重阳的美好时光,今昔对比,更觉伤感。一“凉”字有着两层意思,一方面指秋夜寒凉,一方面也体现了词人心境的凄凉。从白天到夜晚,愁、凉贯穿其中。
下片:“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在东篱边饮酒,不觉已是黄昏,袖里满溢着菊花的清香。此处掺入了人物的活动,从上片视觉、触觉,到嗅觉描写,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暗香”用典林逋《山园小梅二首》中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自然而贴切。“东篱”、“把酒”、“暗香”此景象与从前两人团聚时相似,而此时词人独饮孤寂,触景生情,进一步加深了对丈夫的思念。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不要说不悲伤,秋风卷帘而入,帘内人比那黄花还瘦。此为千古传诵名句。比喻极新奇,重阳菊花盛放,笑傲风霜,而帘中人却愁思重重,不胜秋凉,形销骨立,经过前述的层层铺垫,于千回百转中自然生发出人不如菊的深深感慨。
此词多用铺叙手法,并不正面写愁,而是通过对景物、环境的描写,烘托出内心的愁绪,含蓄而蕴藉。“物皆著我之色彩。”语言浅显易懂,感情真挚深沉。
参考网站:古诗文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