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很忙,也许没有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可以花在教育孩子上。
既然陪伴的时间不多,那么我们就要高效的陪伴。
那么什么样的教育才是高效的呢?
有一种,那就是结合孩子真实的生活体验进行教育。有时候我们的 100 句说教,还不如孩子的一个真切的体验来得记忆深刻。
那么具体应该怎么做呢?
1
很少有孩子能够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比如你没有给他买想要的玩具,他可能就会大发雷霆。
我很生气我可不会说要让孩子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之类的。因为控制情绪这些事,应该是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体验自然而然形成的。
那么我们就什么都不做吗?不是,这个时候恰恰是最好的教育时机。
有时候,孩子发脾气是知道自己在干什么的,发脾气只是他达到目的的一种手段。
比如孩子走过玩具店的时候大喊大叫,不买就不走了。
如果是这样,那么最重要的是跟孩子明确边界,比如说这个玩具很贵,如果你连续洗10天碗就给你买。
或者说如果你认真学习,期末考个好分数,那么就给你买。
我们要记住,这个边界是不能谈判的,如果孩子没有做到,就坚决不迁就他。
慢慢的,孩子知道这种方式是无效的,也就不会再做了。
还有一种,那就是孩子的情绪真的已经完全失控了。有研究表明,一个人要到 20~30 岁,大脑才能整合好,那时候才能有稳定的情绪。所以其实孩子的大脑还没有完全整合好,时常会发生情绪失控的情况。其中有很多在我们看来是莫名其妙的小事,比如他喜欢吃的水果被吃完了。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会感觉孩子有时候是天使,有时候是魔鬼了。
这种时候,千万不要以暴制暴,孩子这个时候是需要我们的帮助的。
首先不要想着跟孩子讲道理,这个时候他什么都听不进去。应该先把孩子带离那个场景,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比如带他看看电视,玩一玩。等孩子冷静下来之后,就可以跟他一起回忆刚刚的事,并且一起分析发生了什么事。
2
我们不可能时时刻刻都在孩子身边,很多事情都是孩子自己经历的。比如孩子可能在学校受了委屈,被老师批评了,或者考试没考好。
这些场景,我们也可以利用起来。
我们可以跟孩子一起回忆这些事情的过程。就拿孩子在学校受了委屈来说。我们可以陪孩子一起回忆整件事情的经过是怎么样的?孩子的感受是什么?让孩子把这些事情详细的回忆复述一次,这本身就是有意义的。
然后可以帮孩子分析里面的问题,正确的处理方式是什么。
那么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
孩子碰到这些事情,肯定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一些创伤,可能孩子自己都没有注意到。这些隐含在孩子脑中的记忆,会对孩子的性格、心理造成伤害。
比如孩子在学校被老师严厉批评了,产生了隐含的记忆,那么以后可能看到那个老师就会害怕,成绩也会受到影响。
通过让孩子回忆、复述这些经历的细节,孩子就能把这些隐含的记忆变成显式的记忆,孩子就不会再受到它们的影响。
很简单吧,只要回忆,并且说出来,问题就已经解决了。
不过如果孩子不愿意讲,那么可以允许孩子跳过其中最让他难受的部分,跳着讲。然后再慢慢引导孩子回过头来讲中间跳过的部分。
3
甚至,我们还可以对孩子进行虚拟的场景教育。
比如问孩子,如果你在学校被欺负了怎么办?如果考试的时候忘了带笔怎么办?
孩子的教室引导孩子关注自己以及他人的感受,并且想象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会怎么办。通过这种方式,也能够起到一定的场景教育的作用。
最后,我们不需要试图抓住每次场景教育的机会,更多的时候还是应该注重生活的体验,享受生活。要知道,我们和孩子都不可能是完美的。
在不断的犯错中,孩子才会得到提高。所以不要为了害怕孩子犯错,就总是帮孩子做决定,这样孩子会失去很多好的学习机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