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官方活动晨间日记•限时红包奖励心理
终于找到舒适区,你却劝我跳出去?

终于找到舒适区,你却劝我跳出去?

作者: 银河系有鱼 | 来源:发表于2019-09-27 10:21 被阅读0次

    2000年左右,有一本励志书风靡中国——《谁动了我的奶酪》。

    关于舒适区,这大概是比较早的、大规模戳中读者痛点的一本书。

    书里讲了什么呢?

    两只小老鼠嗅嗅和匆匆,两个小矮人哼哼和唧唧,生活在同一个迷宫里。迷宫里有诱人的奶酪,他们四个每天都遵循相同的路线去找奶酪吃。后来,小老鼠们发现奶酪在一点一点变少,于是,他们决定开发一条新路线,去寻找新的奶酪;可是小矮人们却无动于衷,依旧日复一日按照原来的方式去老地方找奶酪吃,直到有一天,奶酪真的消失了……

    我们都害怕在未来的某一天,熟悉的奶酪会凭空消失,所以开始质疑自己当下的环境,并且认为,离开“舒适区”是正确不二的选择。

    可是仔细想想,老鼠们的聪明之处在于觉察力(发现奶酪越来越少)和行动力(马上行动起来),和舒适区的关联似乎并不大。

    那么,我们真的需要时常鞭策自己跳出舒适区吗?在开始这个话题之前,我们先来看看什么是舒适区。

    01 | 你以为的舒适区也许是假的

    首先必须说明的是,舒适区(心理舒适区),在心理学上并没有给出明确的定义,今天想要和大家探讨的,也仅仅是是普适观点中所理解的舒适区——使我们感到放松、舒适、有安全感的状态和行为习惯,不涉及学术定义范畴(此处划重点)。

    关于舒适区,我们总会听到这样的描述:

    “我现在的工作很稳定,工资挺高的,可是全是重复性工作,好无聊啊,我是不是应该走出舒适区?”

    “我的工作业绩还不错,在现在的行业也积累了不少资源和人脉,不过,我当初只是误打误撞入行的,算不上喜欢,我是不是该离开了?”

    ……

    有没有发现,这些所谓舒适区,同时绑定了“无聊”“不喜欢”这类消极词汇,虽然满足了职业安全感,却无法令我们收获真正的放松、愉悦、价值感。如果你也面临同样的问题,也许,困扰你并不是舒适区,而是无聊、消极、错位等等负面情绪。

    在这种情况下,了解自己、找到自己真正的舒适区,远比盲目改变更加重要:你在做什么事情的时候可以进入心流状态?你喜欢怎样的工作节奏?你是被动型还是主动型?你的能量来源于内部还是外部?你最突出的能力是什么?你的优势是什么?劣势是什么?

    02 | 补足短板不如扬长避短

    劳伦斯·彼得提出过一个非常有名的木桶理论,他说,一只水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它最短的那块木板。这一理论最先应用于企业管理范畴,也就是说,在组织管理时,我们要尤其注重劣势的部分。

    这句话听起来没错,可是后来,谈到个人发展时,我们也常常会谈到木桶理论,也就是短板效应——想要发展进步,我们就要想办法补足自己的短板。

    这与跳出舒适区的概念异曲同工。

    真正的舒适区,无疑是我们可以发挥优势的能力所及之处,在优势的领域,我们可以尽情发挥天赋、提供价值、获得有效反馈、更快达成目标,既然如此,为什么我们不把主要精力放在提升优势,扬长避短,而非要将短板不足,成为平均呢?

    苏珊·凯恩在一次TED演讲中,谈到了自己的内向性格,她说,在各种社会场景中,总有人劝她要更外向一些,于是,她开始进行各种尝试:

    “起初,我成为了华尔街的一名律师,而不是我一直想要当的作家;我开始去那些拥挤的酒吧,虽然我只是想要和朋友吃一顿愉快的晚餐。我做出了这些自我否认的抉择,如条件反射一般,甚至我都不清楚我做了这些决定。这是我们的损失,是同事们的损失,是团队的损失,也是世界的损失。因为当涉及创造和领导的时候,我们需要内向的人做到最好。”

    如果我们在某一领域可以力争做到100分,那么,跳出舒适区,耗费更多精力和时间,去将50分的领域拉到及格线,真的有必要吗?

    我们天生被分配不同的技能点、属性点,就好像游戏场景里,剑客擅长物理攻击,法师擅长魔法攻击,刺客有其他人不能及的移动速度……我们一定要让法师和敌人近距离搏击,让剑客练习偷袭吗?一定要让外向者潜心研究,让内向者成为社交达人吗?

    这是个人的损失,也是世界的损失。

    03 | 如何避免“温水煮青蛙”

    当然,肯定舒适区并不等于让大家“温水煮青蛙”,关于舒适区和个人成长,我有以下三个小观点。

    第一, 找到真正的舒适区

    习惯和安全感只是舒适区的存在标准之一,轻松感和价值感同样很重要。有的时候,我们想要跳出的也许并不是舒适区,反而是“不舒适区”,在这种情况下,找到真正的舒适区,是自我定义的第一步。

    第二, 使优势更优

    假设一个人的优势是写作,劣势是社交,那么花费同样一年时间进行提升,你的社交能力也许会从30分提升到35分,而写作能力的提升却可以达到数倍。这正是舒适区的价值,在这里,更容易获得成功,达成使命。

    做擅长的事情,做喜欢的事情,不断打磨自己的核心能力,这简直是我梦寐以求的生活状态了。

    第三, 尝试拓宽舒适区边界

    这一点与跳出舒适区的不同之处在于,这不是外界压力和焦虑驱使下的必然要求,而是自驱力和好奇心推动的自愿探索,这种探索是在舒适区存在的基础上发生的,而不是相悖的、完全剥离的。

    就好像,一个传统书商在互联网时代到来时,要做的不是努力学习技术成为高薪程序员(如果是爱好当然可以),而是尝试拓宽网络渠道。

    在心理学的三圈理论中,提到了认知世界的三个区:舒适区、学习区、恐慌区。

    舒适区,是我们习惯的状态和做事方式,是让我们感到舒适的区域。

    学习区,是舒适区的外层,具备一定挑战,对于知识处于接纳状态,适度焦虑,但不会产生不良的不适感。

    恐惧区,是学习区的外层,处于这个区域时,我们会感到极度不适,是能力无法驾驭的范畴。

    而我们要做的探索,就是扩大舒适区与学习区之间的这条边界,一点一点增加舒适区的范围,不必因为外界声音而焦虑,也不再强迫自己进入恐惧区。

    所以呢,不如轻松一点吧,舒适且不设限的人生,难道还不够好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终于找到舒适区,你却劝我跳出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tvou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