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作者介绍
《少有人走的路》于1978年出版,出版后未作任何商业的宣传,但经过5年的众口相传,成为一本公认的畅销书。它曾在《纽约时报》的畅销书排行榜连续上榜20多年,被翻译成23种语言在全世界出版,创造了出版史上的一大奇迹。
要理解这本书,不得不了解本书作者斯科特·派克的生平经历,他是一名毕业于哈佛大学的医学博士,长期从事心理治疗工作,他曾为越战士兵提供心理治疗,还担任过美国军官的心理医生,他曾被誉为“我们这个时代杰出的心理医生”。他的杰出不仅在于他的卓越成绩,而在于他用一生在践行真诚和勇气。他少年辍学,曾患有抑郁症,在精神病院一个月后,他选择返校到另一所学校,这时他勇敢地放弃了父母为他安排的前程,毅然选择了自己喜欢的心理学。在婚姻方面,他不顾双方父母的反对,在23岁时与一名华裔新加坡女孩结婚,但他在68岁的高龄选择了结束45年的婚姻,离婚再娶,而一年后因胰腺癌和帕金森病病逝。他的一生也面临酗酒、婚外情、与父亲关系不好、和子女关系疏离等问题,他的内心也经历过很多困惑、痛苦和挣扎,但他的一生没有放弃,而是勇敢的、诚实的面对这些痛苦及问题,来获得心智的成熟。他结合自己丰富的实战经验和特殊的职业生涯,写下了《少有人走的路》系列书籍,引发了全球受众对于人类心灵成长的探索热潮。
二、为什么心智成熟是一条少人走的路?
本书有一个醒目的副标题“心智成熟的旅程”,正如作者在本书开篇所言“人生苦难重重”。人生是一场艰辛之旅,心智成熟的旅程不但是一项既复杂又艰巨的任务,而且是毕生的任务。不禁要问,什么是心智成熟?为什么心智成熟之旅是一条少有人走的路?为什么心智成熟很难达到?
(一)心智成熟的旅程是一场孤独的个人修行
心智成熟包括心理成熟和智力成熟两方面的内容,本书中的心智成熟侧重在心理成熟方面。一个人成年人即使智力非常成熟,但他不一定达到心理成熟的标准。虽然我们每一个人都在与日变老,可真正做到心灵与生活同步和谐发展的人却并不容易,这就是作者尖锐指出的“几乎人人都有心理问题,只不过程度不同而已”。也如田老师在课堂上所讲“我们每个人内心都有一个未长大的小孩,我们终身成长,但从未长大”。
心智的成熟是一个人精神世界的进化,我们的肉体可能会衰老,但我们的心灵却可以始终生长发育下去,直到死亡,心灵的成长是无穷无尽,没有任何限制的。在心智成长的朝圣路上,灵魂只能独行,因为外面没有别人,只有自己。心智成熟的标准,简单来说就是指一个人达到了知己、知彼、知世界的境界,是一个人能够做到战胜懒惰,懂得自律和充满爱的人。
首先,一个心智成熟的人要了解自己,会聆听和探寻自己潜意识隐藏的真实欲望和需求,会自我协调意识和潜意识之间的矛盾,能认清自身的偏见和局限,从而有的放矢的改进。
其次,一个心智成熟的人要了解他人,才能理解别人的行为和动机,才会自发地去爱他、帮助他,。
最后,一个心智成熟人的会具有上帝视角。这是心智成熟的终极目标,当你超越自我和他人,站在全人类、全地球、全宇宙的系统视角去观察、去理解这个世界时,会更加自律,更加爱自己、爱他人。站在这个视角看问题,我们会发现这个世界上没有“好人”或“坏人”,好或坏只是我们贴的标签,那些所谓的“坏人”只是相信了他当时的念头而已。
作者在书中提到,大多数心理患者并没有发挥出全部潜力,他们在某个阶段就会匆匆结束治疗,有的人或许能够咬紧牙关,踏上短暂的心智成熟之旅,甚至走过相当长的距离,但终归难以走完全程。因为“心智成熟之路”过于艰难,使他们只满足于做普通人。
所以,心智成熟之旅注定是一条少有人走的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