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为何家会伤人》分享

读《为何家会伤人》分享

作者: 更好的郝俊霞 | 来源:发表于2019-06-12 21:09 被阅读0次

武志红的《为何家会伤人》是一本温柔的书,也是一本有用的书。

在我们以往的认知中,家是温馨的,是一个人累了想要停靠的港湾,是满满爱的栖息地,是一个人无论何时都想要急切回到的地方。却很少有人意识到家会伤人,家真的会伤人吗?

在读了《为何家会伤人》这本书,我可以肯定地说,家会伤人,很幸运读到这本书,它可以帮助我们认识自己,改变自己,以及改善我们的家庭关系。

我们每个人都要至少经历两次“诞生”。

第一次是从妈妈的子宫里出生。子宫是婴儿完美的居所,离开这个居所,是一个痛苦的分离过程。但这个过程却换来了一个新生命。第二次是恋爱。它是我们生命中能自主建立的最亲密的关系。亲子关系是天赐的,我们没的选,只能接受,而恋爱关系却是我们自己选择的。我们无意识中都将恋爱当作治疗,目的是为了修正我们童年的错误,其表现就是恋人多数是我们选中的理想父母。如果治疗获得成功,不仅童年的错误得以修复,我们还会成为一个有独立人格的人,这恰恰是一个人人格成长的最重要一步,也是与家分离的最后一步。然而不幸的是,很多恋爱治疗没有获得成功,反而留下了更深的疤痕。之所以如此,主要原因是我们没有处理好爱与分离这一对矛盾。

恋爱,其主要意义是让我们真正明白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人,伴侣是另外一个和自己一样独立、一样重要的人,并且这两个相互独立的人能无比亲密地相处,恋爱是亲子关系的复制,如果童年幸福,我们更可能复制幸福,如果童年痛苦,我们更可能复制痛苦,我们是按照理想父母的原型去寻找恋人。理想父母都有一个特点:能给予我们无条件的爱。在恋爱期间,我们会给予对方无条件的爱(或用直白的方法,或用狡猾的方法),让对方感觉到无条件的爱,当获得了足够的无条件的爱之后,我们和恋人会变成小孩,一起退行到童年。这时,我们互为对方的理想父母,又互为对方的孩子,这是恋爱的关键期,这个阶段决定了我们是重复童年的错误,还是修正童年的错误。

在恋爱的蜜月期,恋人会扮演彼此的理想父母,因为我们潜意识中都会知道对方需要什么,但等蜜月期过后,两个人的距离近到不能再近时,我们就会将恋人当作现实父母。以前对现实父母的那些不满,现在会转嫁到恋人的头上,而且,在转嫁时,我们就是一个蛮不讲理的孩子,恋人越爱我们,我们越不讲理,这是考验一场恋爱的关键时期。这个时候我们很容易产生不耐烦的情绪,从而不愿意继续给予恋人无条件的爱。那如何超越这个艰难时期,最好的情形是,一方面,我们要明白自己的很多不良情绪不是因为现在的恋人才产生的,而是过去所造成的。另一方面,恋人继续给予我们无条件的爱。如果你只觉得恋人是你的理想父母,那就等于你只是将恋人当作了一个爱的工具或对象,而没有将恋人当作一个独立的人来看待,来理解,来尊重。

为什么我们将婚姻看做爱情的坟墓,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婚姻只是我们过去家庭模式的复制,恋爱过程没有完成前,我们彼此将对方当作自己理想中的父母,我们也彼此努力去扮演对方理想父母的形象。但结婚仪式完成后,理想父母回归到了现实,我们不再扮演彼此理想父母的形象,不再愿意给予无条件的积极关注。

问题是无论我们选中的是怎样一个理想父母,那只是我们的投射。弗洛伊德认为,一个人的人格在五岁前就已基本塑造成型,不止人格,我们的情感基础也常是童年形成的,如果爸爸妈妈给了我们足够的爱与安全感,我们就会在潜意识中将爸爸妈妈当作爱情的原型,并按照这个原型去寻找恋人,然而恋人和父母的原型是不同的,这就引出了许多幻灭的爱情。弗洛伊德的说法:男孩就有恋母情结,女孩就有恋父情结,我们经常是从父母身上去发展出恋人的原型,这个原型就像一个模子,我们拿着这个模子去套,套中了,就是一见钟情。在恋爱中,假设女人心目中的恋人原型是A1,男人心目中的恋人原型是B1,但实际上,这个男人是A2,而这个女人是B2,女人以为,她找到了A1,并且A2等于A1;男人也以为如此,这样,一方对另一方的期待和对方基本相符,完美的一见钟情就会产生。如果他们的童年比较幸福,这种一见钟情就看上去很完美;如果他们的童年比较不幸,这种完美的一见钟情就会成长一场灾难。我们生活中更常见的一见钟情是一种虚幻的,就是都以为自己找到了理想中的恋人,但实际上这是一种似是而非,表面上像恋人的原型,但骨子里却不是。这两种情形就使得一见钟情既可靠又不可靠,之所以说可靠,是因为我们的确难以摆脱过去,源自于父母的恋人原型在我们潜意识中深深扎下了根,要摆脱很难;不可靠,是因为我们容易执着于源自父母的恋人原型,以为的恋人原型只不过是潜意识中对父母的执着而已。

每个人的生命体验最后构成了一个现象场,它就像是一个人认识世界的坐标体系,同一件事,因为坐标体系不同,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认识,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听到很多人抱怨无法理解配偶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是因为我们没有进入到对方的坐标体系中,我们以为非常了解另一半,“他(她)一张嘴我就知道他(她)想说什么。”去揣测,却不理解配偶说这些话时的感受,为了控制对方,更多的是评价;还有就是出主意,忙着为对方解决问题,这些做法只会妨碍理解的达成。我们真正要做的是倾听、理解感受就好,同时不要把权利规则带回家,要将家庭和工作分开对待,只有这样,我们和配偶才会有好的沟通,从而拥有亲密关系。那家庭就会和谐,孩子才能健康成长。

说到孩子,我们应该懂得,孩子不该是我们的最爱。爱与分离,是生命中两个永恒的主题,健康的家庭,充盈着爱,也懂得分离。健康家庭的父母深爱孩子,将他养大,不是为了自己分享这一结果,不是为了永远与孩子黏在一起,而是要将他推出家门,推到一个更宽广的世界,让他去过独立而自主的生活,而他则势必会找一个伴侣,也会有自己的孩子。等他的孩子长大后,他也会向父母学习,把他的孩子推向更宽广的世界。

爱,就在这样的循环中不断地传递,从我们的原生家庭传递到我们的新生家庭。不过,家庭中居第一位的,不应是亲子关系,而是夫妻关系,这样的家庭才会稳如磐石。

如果亲子关系凌驾于夫妻关系,就会产生糟糕的婆媳关系和严重的恋子情结,健康的家庭:如果是儿子,就要对自己说,爸爸才是妈妈最爱的人,自己不是;女儿就要对自己说,妈妈才是爸爸最爱的人,自己不是;如果是父亲,就要对女儿说,我爱你,但妈妈才是能陪伴我一生的;如果是母亲,就要对儿子说,我爱你,但爸爸才是能陪伴我一生的。

这样就不会出现:烦丈夫,爱儿子;“没”丈夫,爱儿子;太愚孝,轻妻子这三种状况。所以要想营造一个健康的家庭系统,必须将夫妻关系置于家庭中最重要的位置。我们一定要明白,不管你多么敬爱父母,你终究要离开他们,去过你自己的生活;不管你多么爱儿女,他们也终究要离开你,去过他们自己的生活;而配偶才是那个真正陪伴你一生的人。

作为父母,不要试图扮演孩子的决定者,而应该给予孩子独立探索的自由,让他成为他自己,父母或成人可以扭曲孩子,让孩子成为一棵歪歪扭扭的树,但不能决定孩子是成为一棵杨树还是柳树,家长最多只是将本是杨树的孩子修剪成柳树,但孩子内心总是渴望成长他自己的样子。所以,不要让父母和老师的奖励变成孩子学习的驱动力,而是掌握知识、满足好奇心所带来的天然快乐。

介于以上的种种,我们最要懂得的是:分离,因为分离是生命中永恒的主题。分离和爱同等重要,它们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主题,它们一起作用,让一个人成长,让一个人成为他自己。我们的一生,就是不断分离的一生。

第一个分离:分娩,离开妈妈温暖、舒服的子宫,这是一个漫长且痛苦的过程。

第二个分离:与妈妈“分手”,这是心理分离,是一生中最关键的分离。这个分离如果处理好了,可以为孩子学会成熟分离,享受亲密,同时享受距离而打下坚实的基础。而每一个惧怕亲密或惧怕距离的成年人,他们的问题几乎百分百地回溯到与妈妈心理分离的问题上。

第三个分离:与家的分离,这一过程从幼儿园开始直到我们成人才结束,它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如果父母将孩子当作一个“物”而不是人,孩子的自主性就不会得到尊重,无论父母怎样,孩子都不可能再像小时那样黏着父母,因为父母在孩子心中已从“无所不能地‘神’还原为有很多缺点的普通人,他们需要找到新的偶像去认同,如果前期的分离做好了,这个阶段的分离就会很轻松。

所以我们父母一定做到:男孩要归父亲,女孩要归母亲,重视与配偶的关系,明白夫妻关系最优先,如果父母的关系和谐而平衡,同时又爱孩子,那么孩子自然而然会成为健康的孩子,爱父母且以父母为傲;如果父母的关系是倾斜的,那么孩子就会做出匪夷所思的事情以平衡这个关系。要切记父母关系才是孩子心理健康的模板,而且也是孩子以后步入社会,与他人建立关系的模板,要让孩子懂得,父母无条件的爱他,但他只是一个还远没有长大的孩子,父母要负担很多沉重的责任,而他安心地做快乐的孩子就好。如果只试图爱孩子,却不爱配偶,甚至阻止孩子去爱配偶,那你就会发现,无论你怎么努力,孩子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所以要让男孩成为男人,女孩成为女人。

在生活中我们不难见到成人对孩子的溺爱,从现象上看,溺爱的父母是通过牺牲自己来满足孩子地需要,,但实际上,溺爱源自父母的自恋,溺爱的父母无视孩子真实的成长需要,而是将孩子当作自己的另一个“我”,给予过度满足,可以说,无限制地给予孩子,其实是在无限制地给予自己。是父母“内在小孩”向外的投射,溺爱父母恨不得自己的孩子永远都不要长大,一辈子都做他们“内在小孩”的被投射对象,否则就会感觉到失落。可以这样说,溺爱是一种懒惰的、不负责任的爱。溺爱有包办型的溺爱和纵容型的溺爱,这两种都会造成可怕的后果,会让孩子不信任自己的感觉,不从自己身上认识自己,而是从别人对自己的定义中寻找答案,结果就是迷失了自我。我们给孩子什么样的爱,孩子就以适应这种爱的方式成长。最终孩子缺乏自我,要么成为包办式父母的简陋复制品;要么自我无限膨胀,内心中只有自己,没有别人,并最终成为别人的噩梦。

我们是该脱下“一切为了孩子”的外衣,尊重孩子的独立选择,给孩子自主探索的机会,给孩子空间,自我成长,进化爱的方式,父母“不做什么”才是爱,做天使的守护者。让我们的家成为真正的爱的港湾,而不是让孩子受伤逃离的地方。

爱是深深的理解与接纳;家是港湾,爱是退路。

相关文章

  • 读《为何家会伤人》分享

    武志红的《为何家会伤人》是一本温柔的书,也是一本有用的书。 在我们以往的认知中,家是温馨的,是一个人累了想要停靠的...

  • 读《为何家会伤人》

    《为何家会伤人》 武志红 001 正确的夫妻关系 都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结了婚之后的人跟变了一个人似的。其实不是人...

  • 读《为何家会伤人》

    家是爱的港湾!何来伤人?这是最初的疑惑 家,这个温暖、爱和天堂的代名词,它承载了世界上两种最亲密的关系:夫妻关系和...

  • 读《为何家会伤人》

    21天读书 第一天 读《非暴力沟通》一直以为非暴力沟通是建立在两个同样层次的人之间,如果对方说话总是充满戾气,充满...

  • 读《家为何会伤人》

    1.“自我实现的预言”是真实有效的,可以经常用此激励自己,当然,预言要有一定的基础,意思就是如果抵达过某种境界,再...

  • 读《为何家会伤人》

    这本《为何家会伤人》是第二本读过的心理学书籍,书中讲了很多的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经历的挫折和失败,从深层次来看很大原...

  • 读《为何家会伤人》

    参加了为期一个月的阅读会,跟着专业人士解读各类书籍,深感精读的意义。 本期读书会中引入一本武志红老师的书《...

  • 读《为何家会伤人》

    最近在啃书,看了一本《为何家会伤人》还没看多少,只看了第一章“夫妻关系是家庭的核心”。 在找对象时都会找...

  • 家为何会伤人?-《为何家会伤人》

    家为何会伤人?这个问题听起来有那么一些恐怖的味道。在中国的文化里,家一直是一个温暖避风的港湾。家也会伤人,似乎是一...

  • 《为何家会伤人》读书分享

    2021年春节将至,聊城市心理咨询师协会读书会如期进行,也是春节前的最后一次读书会了。本次读书会有墨青老师带...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为何家会伤人》分享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twrf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