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6日,辉哥在朋友圈发了一篇文章,说是辉哥奇谭读者自发组织了交流群。6月7日,我就加入了,9号辉哥在群里分享,11号加入了写作周更计划。想一想,奇妙的时机,推动我恢复写作。
其实,开始周更我是有点犹豫的,毕竟最近加班是家常便饭,到家早也要9点左右,晚了就要11点了。我能坚持吗?面对小树发的周更群规,为自己捏把汗。
之所以下决心加入周更,是有原因的。
1 重拾写作
我曾在2016年9月开始记录生活。几乎在同时,我加入了改变自己会员,看着改变自己的公众号文章,听着辉哥和彭萦姐的语音,写作不知不觉坚持了下来。
2017年2月,我加入辉哥的知识星球(原小密圈),跟随行动的同时,认识到自己有新的可能性。在星球里,我认识了Mia,知道她开公众号训练营,我就动心加入了。之后就是克服各种困难,想办法完成日更。那时我还是母乳妈妈,下班回家就带宝宝,夜里宝宝哭了要喂奶,自己能支配的时间就是上下班时间和宝宝晚上睡着以后。还好辉哥又“教”了我一招:第三空间。我上下班乘坐地铁,这样可以把通勤的路途作为第三空间,我在路上思考在路上写作,晚上宝宝睡了再把写的草稿放在公众平台去编辑改格式,发布,那段时间常常要1点左右才能睡觉。虽然辛苦,但是坚持下来了。写作作为我成长的起点,带给我很多成就感,也为我之后的学习奠定了信心基础。
坚持1年写作后,我的学习已经成为习惯,可输出却没有那么勤快了。虽然常常脑子里有很多想法,写下来的却不多。最近我开始用导图梳理思路,但是文字逻辑性的用篇幅组织起来,却没有了。看到群里发起活动,我就想逼自己一把。
2 锻炼结构化输出
学习一年多以来,不断被伙伴和大咖们提醒,要成长,必须输入和输出相结合。在每月一个学习主题下,我会完成所报课程的每日/周作业,积极讨论互动,但是一旦到了空档期就会懈怠。平时自主安排学习,比如听得到栏目和其他分享,听的当下有感想,没有记录,事后就慢慢忘记,要等真正用到时才会有点头绪。这种说起来也无可厚非,但是在自己平时交流沟通时就会发现自己更注重的是细节化、点状的知识,而缺少逻辑化表达,为此我还订阅了秋叶大叔在得到的课程《有效训练你的结构化思维》,家里也买了《金字塔原理》,学习了思维导图课程,然而依然觉得自己思维不够有逻辑,不够整体,不够长远,需要在逻辑这件事上精进。
辉哥的语音每次都有清晰的逻辑,这让我很佩服。我每次在做分享前会画导图来引导自己,这样的结果总是不错的。也因此,我的导图已经渗透到我的工作和生活中,成为不可或缺的伙伴。忘记是不是辉哥介绍过,用导图来写文章的事,也许我也可以。让导图带领我的分享思路的同时,带领我的写作。当文字落在纸上时,总会有一种成就感和踏实感,而且我发现不懂导图的朋友,会看不懂我的图,但是大多数的人都能看懂文章。那么把导图作为自己的框架,把写文章作为传达思想和价值的方法,是值得努力的方向。
3 写作可以保护带宽,还有疗愈功能
每天把经历写一写,能放下很多事很多情绪。《稀缺》提出,带宽是极其宝贵的资源。人的内耗会极大地降低带宽,不管是认知还是表达都会受到情绪的影响,而写作对情绪疏解很有帮助。
有句话说,看见即疗愈,进一步说写下是更深的看见。写作是直面当下,是坦诚的记录,不管是我们所经历的事,还是因为这件事而导致的情绪感受,都值得一写。开心的事写下来,可以透过文字回味当时的欣喜;委屈的事写下来,可以疏解自己的郁闷,不忿,还可以和当时的自己握手言和,我们常常感到自己为什么没有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其实不管你是否做了什么,当下都是最好的最适合的安排,写一写就过去了;困惑的事写一写,可以让不清晰的事变得清晰起来,一二三出来后,思路也就逐渐清楚了。我们不止可以写当下的事件、情绪,还可以写自己脑子里飘过的任何想法,对策,思考等等,可以说写作包罗万象,是在思考框架下的完全自由的表达。
写出一篇文章再发布,不仅让我们对自己和周围的世界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还可以增加自信,极具成就感。真的是一劳多得!
就这样,我加入了理想国千字周更群。当然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对日更500字没自信。从每天只发百字以内的朋友圈到每天500字,没有心理准备。然而入坑后才发现,写作千字比想象中难多了,当然第一篇快写完了,感觉也并没有那么那么难,要努力,要继续下去,相信自己会越来越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