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漫话《关尹子》
(6)人人都想得道,那道在何处?听听关尹子的心声

(6)人人都想得道,那道在何处?听听关尹子的心声

作者: 阳明悟行学宫 | 来源:发表于2020-05-22 10:34 被阅读0次

我们生命中所经历的一切,都是命中注定的,这就是皆为命造。第三个,皆为神造。这是所有宗教都秉持的观念,认为世间一切都是形而上的神所造。其实最最厉害的是第四个,一切皆为元。元指的是本原。书法的最高境界叫人文学,武术的最高境界讲叫做周身一家,然后修行的最高境界叫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就是归到它的本原上。这个元代表的是天与人相和。这就是有点像唯心的说法,天下万事万物皆为我心造。但此心不是私欲之心,它是一种本体之心。唯心的说法不是说它说的对,而是有它的可能性。打个比方,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天下万物为我心造的体验,那就是在梦中的时候。

我们做梦的时候,梦中有山河大地,有鸟兽虫鱼,有人物有事件,这些是谁造出来的呢?就是心造。但最终一切都应当归结到万事万物的本原上去,所以关尹子才在最后讲“一切皆为元”,在谈到“元”的时候,他又说:“惟不可为,不可致,不可测,不可分,故曰天曰命曰神曰元,合曰道。”天命神元四合一,合在一起是什么东西?这个字就它的本体到这里,就是道。

《道德经》里面讲“上善若水”,关尹子在《文始真经》里面也有一句类似的话,叫“观道,若观水”。如果我们咬文嚼字地理解一下,“上善”是什么?“上”是指最高的,“善”是指最好的,最高最好的,不就是“道”吗?“上善若水”就是“道”若水,那么自然而然地就能推导出“观道,若观水”了,可见关尹子和老子在对于道的认知上是很一致的。为什么“上善若水”呢? 老子紧跟着解释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wù),故几于道。”意思是说水润泽利益万物而从不与万物争斗,总是停留在世人都厌恶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

世间想得道的人很多,但真正能做到的很少,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人通常很难做到“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因为这两点都与人的私欲之心相背离,但在道教历史上,有一个人就做到了这两点,他就是武当派祖师、太极拳创始人张三丰。张三丰不仅对道教的弘扬做出了重要贡献,他还是一个真正能够“处众人之所恶”的人。张三丰作为一个历史人物,在今天人尽皆知,主要还是金庸的功劳。因为很多影视剧里面都按照金庸武侠小说里面的形象,把张三丰塑造为一个仙风道骨、武功卓绝的大侠式人物,所以大家都知道了武当派历史上有这么一个掌门。

但实际上,历史上真正的张三的形象并不是这样的,虽然金庸对武当掌门张三丰地位、武功的描写并没有夸张,但就个人形象而言,小说与历史就相差十万八千里了。关于张三丰的形象,史书上是这样记载的:“龟形鹤背,大耳圆目,须髯如戟,寒暑只有一衲一蓑。”意思是说张三丰是驼背,耳朵大,眼睛圆,长着一脸剑戟一样竖立的络腮胡子,不论寒暑,都只穿着一件打满了补丁的衣服,带着一袭蓑衣。张三丰常年游历四方,穿着随意,不修边幅,浑身上下邋里邋遢,于是人们就给他起了一个外号,叫他邋遢道人。

另外,在佛门,也有一个跟张三丰一样类型的宗师,他就是禅宗第五十祖、杨岐派第六祖的济颠和尚。济公是一位性格率真而颇有逸才的名僧,他佛学造诣颇高,但其一生行径与一般出家僧人却大有不同,其一生喜好云游,出行四方,在外时常穿一身破帽破衣破鞋,手拿一柄破扇,不受戒律拘束,嗜好酒肉,举止似疯若癫,但在云游过程中,他用自身所掌握的医术,为人采办药石,治病行医,解忧解难,常常灵验,广济民间疾苦,所以人们尊称他济公。

和尚的行为,正彰显了老子关于道“处众人之所恶”的特点,庄子在《南华经》中也表达了相似的观点,《南华经·知北游》讲述了一个东郭子问道的故事,说的是东郭子向庄子请教:“所谓道,究竟存在什么地方呢?”庄子说:“道无所不在。”东郭子说:“必定得指出具体存在的地方才可以吧。”庄子说:“在蝼蚁之中。”东郭子说:“怎么处在这样低下卑微的地方?”庄子说:“在野草之中。”东郭子说:“怎么越发低下了呢?”庄子说:“在瓦砾之中。”东郭子说:“怎么越来越低下呢?”庄子说:“在大小便里。”东郭子听完彻底无语了。所以说“道无处不在”,那么意味着道既可以在极高贵的地方,也可以在极低贱的地方,求道不能总是一副“高大上”的模样,那不是道本来的样貌。

未完待续……

相关文章

  • (6)人人都想得道,那道在何处?听听关尹子的心声

    我们生命中所经历的一切,都是命中注定的,这就是皆为命造。第三个,皆为神造。这是所有宗教都秉持的观念,认为世间一切都...

  • 【列子学射】

    原文 列子①学射,中矣,请②于关尹子。尹子曰:“子③知子之所以④中者乎?”对⑤曰:“弗知也。”关尹子曰:“未可。”...

  • (4)关尹子高妙“以心悟道”:教你当代道家内修的八字真言

    成都青羊宫的由来,也跟关尹子有关系。相传老子过函谷关并给关尹子留下了五千言的《道德经》之后,便要继续西行,关尹子希...

  • 历史故事——列子学射

    列子学习射箭,非常专心,进步很快。在一次比试中,射中了靶心。比试完毕,他就去向老师关尹子汇报。关尹子问:“你...

  • 《老子》第一章

    关尹子第一问:能谈谈您“道”理论中的核心概念吗? 老子书面答复: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

  • 列子:平常事而已

    《列子》黄帝篇 1、白话:老成子(老子徒孙)跟关尹字在学幻术,三年没有告诉方法,老成子就问关尹子自己有什么错么?并...

  • 《关尹子》阅读笔记

    非有道不可言,不可言即道;非有道不可思,不可思即道。天物怒流,人事错错然。若若乎回也,戛戛乎斗也,勿勿乎似而非也。...

  • 读书笔记|《文始真经·序》0.1—得老氏之正脉

    《叙抱一子注文始真经》 老关庄列。并以子著。而后之注老庄列者。无虑数十家。独关尹注。不少概见。何以故。夫关尹。亲受...

  • 【缘悟】道生之 德畜之

    《道德经》阴阳之謂道 初为闻道…… 次为知道…… 再为见道…… 终为得道…… 宇宙万物,生生不息的根本在何处? 《...

  • 【缘悟】道生之 德畜之

    《道德经》阴阳之謂道 初为闻道…… 次为知道…… 再为见道…… 终为得道…… 宇宙万物,生生不息的根本在何处?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6)人人都想得道,那道在何处?听听关尹子的心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uafa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