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第一章有些老调新谈,在“不在乎的艺术”中看到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Begin with the end in mind 和 Put first things first 的影子,那么第二章从生物学的观点解释痛苦则迸发新意。
开篇讲到释迦牟尼生为王子,过着与世隔绝,荣华富贵的生活,本是众人想往的理想生活,他却不快乐,感到生活空虚。离开王宫放弃荣华富贵,经历世间磨难,依然困惑,直至菩提树下参悟—人生注定受难,富人有富人的难,穷人有穷人的苦。无论拥有或失去,贫穷或富贵,人的一生注定不会诸事顺意,苦难和失去不可避免。
Pain and loss are inevitable and we should let go of trying to resisit them .
作者从生物发展演化的角度来解释“不满足”和“痛苦”。 正是“不满足”和“缺乏安全感”的特质促使物种不断演进。
suffering is biologically useful . It is nature's preferred agent for inspiring change .
身体上的痛苦是一种反应机制,这种痛苦是一种“有用且有效的痛苦”,This pain ,as much as we hate it ,is useful .它让我们警醒,提醒我们再发生类似情形要多加注意;它让我们学会了分辨,让我们理解越界可能会遭遇痛苦,受到惩罚。即使这种痛苦不一定总是发挥趋利避害的作用,但是这种痛苦对人生而言是至关重要的。心理上的痛苦亦是如此。
从这个角度理解人生的痛苦和问题,至少让人明白两点,第一,人生的痛苦和问题不可避免;第二,痛苦是有意义的。
所以我们要抛弃幻想,没有什么万事如意的快乐世界,坦然接受:生活就是无处不在地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Don't hope for a life without problems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