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去没有冬天的地方生活
已经是三月中旬, 这江南,还在降温。一场雨倾泻而下,居然还要穿起厚厚的打底裤和棉袄。出差在外的人很是尴尬,尤其是女生,实在每次出门都像在搬家。洗漱用品、化妆品、高跟鞋加上电脑,出差一天就有这些标配。像我这种出差没法用天数来计算的人,遇上这江南一年四季随机播放的任性,每次都被折腾的精疲力竭。
记得小时候,四季是分明的,春天和秋天,还有薄薄的外套,早晚要披上,防感冒。但是,我还是由小就害怕冬天。那是个穿多少衣服,都抵御不过老天爷的季节,充满了无力感。小时候,妈妈总喜欢一件一件给你穿衣服,穿太多的毛衣,肿的动不了。当你选择用跳房子、跳皮筋来取暖的时候,实在觉得是件很累的事。大部分时候,操场的地面因为化了霜而变成泥地,便不能进行户外活动。那时的我们,还有一种特殊的取暖方式,我们农村老家叫做“挤暖”,一群小孩,找到一个墙角,靠互相挤来取暖。现在看来,只怕那是最穷酸时候的自己,最有乐趣的抵御严寒的方法了。幸而孩子,是没有那么怕冷的,老家在山区,冬天必是要下雪的,老师会带着孩子们一起堆雪人,滚雪球,终归是快乐的。
进入中学阶段,便是我对冬天最痛恨的阶段了。冬天的雪再美,也掩盖不了让我备受折磨的事实。冬天一到,大部分时间都在瑟瑟发抖,大脑不爱思考,手冻的无法正常的写字(我向来认为,手套就是个自欺欺人的东西),一天下来,昏昏欲睡,总觉得什么也没干,反而脖子、肩膀、背部都因为瑟缩着而倍感酸胀。上高中之前,我是不知道羽绒服为何物的,也不知道它的保暖性与我买的那些棉袄有那么大的差别,只是单纯的知道,那价格是我几十块一件的棉袄的10倍不止。那是年幼,不知道穿什么是最好的,冬天,总是让自己冻着脚,冷的除了跺脚,只能忍着,尤其下雨天,干的湿的都一样没有知觉。到现在都很庆幸,那些年穿的单薄,脚底冰凉的自己,手脚竟从未生过冻疮。当时身边有同学,穿着防水棉鞋的冻了脚,从秋天开始戴手套的手肿的像馒头,穿着厚羽绒服的耳朵冻裂,让我一直以为,是自己抵抗力好,不怕冷。
工作之后,要穿着正装,脚踩着高跟鞋,在没有空调的房间里,总觉得人生是没有太多可留恋的。加上抵抗力大不如前,大部分时间冻得神志不清,工作效率低下。那些说冬天可以穿的又美又保暖的,是这个世界上最大的谎言。出门套上一件外套,并不能将寒冷直接驱赶。每每出差在外,更是觉得生无可恋。加上这样一个重度(永远治不好的)鼻炎患者,昼夜温差,倒春寒什么的,简直要了我的命。早起上班,刚化好妆、打理好发型出门,一路东西南北风,吹得目光呆滞。土地也会告诉你,不是所有的水坑都可以躲开的,比如坏了的地砖下面的,所以走到公司,膝盖以下惨不忍睹。(我总是劝慰自己,还好不用赶地铁挤公交)只要稍有温差,或者夜晚稍冻着,第二天必定喷嚏不断、涕泗横流,哪还有什么美美的妆、高雅尊贵的形象?
所以,我要去没有冬天的地方,永远穿着美美的衣服,画着淡妆,行走在干净整洁的街道。亦或是,穿着宽松舒适的衣服,待在家里,读书写字,就可以过一天。
吐槽到这里,想必你我都明白,对于四季的更迭以及自然环境的变迁感到害怕,多是在经济上、物质上也感到不济的。年幼的时候,原生家庭给予的只是温饱,初入职场,自己能力不济,还有来自家庭与社会各种关系带来的责任,全都演化成生存的压力,不能住好的地方,不能在好的环境里做自己想做的事,在这世间的生存,变成一件让人寒心的事儿。
前两日刷文章,看到一名90后对出租房改造,还有自己买下的小院的倾情打造,除了对这种生活方式的尽情羡慕之外,便是感叹,即便不是富豪,也是有资本过这种生活的人。看到杨丽萍在云南建的房子,看到很多的民宿充满了大自然的味道……我愈发清晰知道,我不想让生活陷入柴米油盐酱醋茶的漩涡,要活出琴棋书画诗酒茶的滋味。你是不是也是这样想的?
是的,身边有很多做着这样的不大不小的梦的年轻人,于是,有人抱怨生活的不公平,原生家庭的不够优秀,加班工作的不合理……这个世界的恶性循环就这么赤裸裸的展开,被很多人当成与这世界的对抗的全部理由。还有一类人,对这一切无言,默默相信所谓命运,偶尔45度角仰望这些“非常人”的生活,低头继续埋进日复一日的认命中,过着鸵鸟的般的日子。生活,变成无尽的冬天。
也见过,很多年轻人,用尽全力与所谓的命运抵抗,转变思维、投资自己的大脑、利用业余时间打造自己的知识体系、学习理财投资、斜杠……通过各种途径最终实现完美逆袭,进入琴棋书画诗酒茶的行列,从此思想自由、财富自由、工作自由。从此生活就是在喜欢的地方同喜欢的人做喜欢的事,世界,四季如春。“成功”之后,用他的经历来告诉你,你和梦想之间,真的只差行动。这行动,就是曾经自己想要的想去的想做的,都变成一定要的,一定要去的,一定要做的,并且从这一刻,开始。
我要去没有冬天的地方生活,会遇见你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