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一次感情创伤后几乎对一切都失去了兴趣,包括曾经喜欢的小孩、诗书、绘画,以及电影。过年的时候弟弟从南京回来,让我陪他去看电影,睡了一路到电影院,电影正式开始前也是昏睡的状态,预感自己会从头睡到尾。
结果出乎意料,课堂的镜头让身为老师和曾经是学生的我一下子清醒过来。最后一秒不落的看完全场。
走出电影院,我对我弟说了一句话:“看完这个电影,觉得还是要生孩子的呀!”我弟说:“又不是所有人都能生养出刘启这样的孩子。”我笑了笑:“那生一个韩朵朵也挺好的呀!”
流浪地球计划,目的是将人类的文明、各种物种,利用科技最大程度的留存下来,而吴京扮演的刘培强中校就在流浪地球计划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他在遭受质疑的时候,说了一句和移山的愚公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台词。子又生孙、孙又生子,我知道自己在做的事有多重要,但我不会有一丝的担忧或畏惧,我的生命的确有限,有限到可能都不够我来完成流浪地球计划,可是我有孩子,子子孙孙无穷尽也。
看起来对父亲抛弃年幼的自己非常不满的刘启,又刚好处在叛逆期。自大,倔强,常常骄傲的说自己是天才。看起来也的确是。但就像那些鸡汤里煮的那样,你必须用尽全力才能看起来毫不费力。他究竟要多努力,才能那么酷酷的说自己是天才呢?
是来自对父亲的执念吧。在这一场父子中,谁都没有后悔过。中国式父子从来不会把爱与想念挂在嘴边,甚至连你什么时候回来都不会再问,只是自己努力的去靠近火星,只因父亲那一句,哪一天你看到火星了,爸爸就回来了。甚至最后想到的方案,灵感来源也是小时候爸爸离开前父子俩的一段关于氢气的对话,这种链接、传承,比那些虚无的表白要踏实太多。
整部电影每一次转折都和下一代有关:吴孟达扮演的爷爷,在上海过得很清贫,可是温情满满,谁说流浪地球里面什么都有,唯独没有爱情?爷爷回忆和奶奶年轻时候过日子的往事,真的很让人感动好吗?后来在一场灾难中救下韩朵朵,有一句台词很文艺,用现在自媒体的吐槽来说就是尬:水下的每一个人都是她的父母。(好像现在大家越来越不喜欢矫情了,就像那一句微博所说:人类已经不浪漫到什么地步了?把深情之人称作舔狗。)可是这也在影射那个主题吧,不管是否有血缘关系,孩子,是人类的孩子,是生命,是灾难后的希望,是未来。包括最后爷爷让孩子先上去,自己却永远的离开了,也是初心未改、一切为了孩子。也只有那样的年纪才会真正懂得吧。剪一个关于爷爷的个人向,应该会很赞吧。
关于韩朵朵,网上一片改台词,如果真的改出《出师表》、《陈情表》那种意境,那韩朵朵就不是上课发呆,不相信希望,偷爷爷钥匙和哥哥逃课的韩朵朵了。其实韩朵朵说希望的这个,对于这样的临场发挥,已经是很棒的了,她的语文老师应该会很欣慰吧,和电影开头的希望呼应了哎,别忘了逃课之前她连希望到底是什么她都不懂。以前会觉得有的人不配做父母,或者好好的父母生了这样的败类……现在觉得,哪有那么多条条框框,个体又哪能多完美,换一种说法,如果没有我们个体的不完美,又哪来的人类群体的完美呢?或许千百年后,这些不完美,也是需要留存的基因呀,因为是它们让世界多姿多彩。韩朵朵这个人设,几乎打消了我之前所有的生育焦虑。
最后说说整部电影里面我最喜欢的一句台词:你知道为什么加加林时代不允许带酒上太空吗?新年快乐️!又是一处前后呼应,吴京把酒瓶抛出去的那个瞬间,忽然明白人工智能,终究替代不了人类,也让人看到了人性光辉的一面。在这个把理性鼓吹上天的时代,我还是希望自己感性又温情的活着。
忽然想到无问西东里面米雪扮演的母亲对儿子说的那段话:当初你离家千里,来到这个地方读书,你父亲和我都没有反对过,因为,我们想你,能享受到人生的乐趣,比如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比如同你喜欢的女孩子结婚生子。注意不是给我增添子孙。而是你自己,能够享受为人父母的乐趣,你一生所要追寻的功名利禄,没有什么是你祖上没经历过的,那些只不过是幻光。我怕,你还没想好怎么过这一生,命就没了啊。”
最后各国人放弃回家团圆,就是更加明白,子孙后代、希望的意义吧。没有人类的人类文明,将毫无意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