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在读《研究是一门艺术》。这本书是芝加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由三位教授合作完成,是一本很好的做研究的指导用书。我才读到第三章,但文中的一些闪光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撰写研究报告是以一种书面的方式思考
书中写道,
撰写研究报告是以一种书面的方式思考,不过是以读者的角度来思考。从读者的角度以书面形式思考,会比其他形式的思考更仔细、更能持续、更能调和不同的观点;换言之,更为深思熟虑。
我从来没想过写论文要从读者的角度来思考。这大概也是为什么我写的文章(包括中文和英文),无法引起读者兴趣的原因。我看到别人写的微信公众号文章,能引起很多读者的共鸣,而我写的文章只是在表达我自己。这大概就是没有从读者的角度来思考造成的。
如何与读者建立联系
1. 创造“作者”与“读者”
首先,无论是写文章、写论文还是写书,我们都在创造“作者”与“读者”两个角色。
2. 创造与读者的关系
其次,我们要创造与读者的关系。应该把自己置于“研究者”的角色。
因为,作为一个研究者,得把自己变成一个“了解别人需要知道什么的人”,而且把读者视为一群“不知道却需要知道的人”。
也就是说,我们作为研究者,要为读者解答他想知道的话题。
作者与读者之间有三种关系:
2.1 有趣
作者(研究者):我找到一些真的有趣的东西;
读者:用一些我不知道但有趣的事情来让我愉悦。
我觉得,学术论文一般不会与读者建立这样的关系。而写公众号文章或写书需要与读者建立这样的关系,才能吸引读者读下去。
2.2 实际问题
作者(研究者):对你很重要的实际难题,我找到了一个解决方案。
读者:帮我解决实际问题。
这时,作者变成了专家的角色,需要解决一个实际难题。这种研究报告在生活中更常见,也有一些学术报告需要解决实际问题。
2.3 更加了解
作者(研究者):我找到了一个对你而言很重要的问题的答案;
读者:帮助我更了解某些事物。
一般的学术论文需要与读者建立这样的关系。读者关心的是,作者是否报告了他不知道的东西。
如果我们的文章能与读者建立上述三种关系中的一种,就能吸引读者。同样地,在动笔前,我们可以用这三种关系来检验,只有满足其中的一种,我们的文章才有价值。我们在做研究或写文章前,需要想好与读者建立哪种关系,从而更好地完成研究和写作任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