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苑》(29)
辛弃疾:菩萨蛮 . 书江西造口壁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译文】:
郁孤台下奔流不息的清江水啊,中间有多少南下行人的伤心泪!我举头眺望西北的长安,可惜只看到无数的青山。
青山怎能把清江遮挡住?滔滔的江水毕竟要向东流去。江边的夕阳西下,我正满怀愁绪;又听到大山深处传来鹧鸪的悲啼。
【简析】:
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辛弃疾任江西提点刑狱,驻节赣州,经常巡视于湖南、江西等地。当他途经造口,登郁孤台远望,联想到当年朝廷南渡,金人追隆祐太后御舟至造口的危急局势,感慨万千,于是作此词,并书写于造口壁上。
词的上片首句,以眼前之景起兴,写郁孤台与清江水,劈面而来,凸显磅礴之势。这台“隆阜郁然,孤起平地数丈”,巍然耸立;这水“初落平广,奔激响溜”,一泻千里。接着一句“中间多少行人泪”,直点当年隆祐太后被追之事;而且何止隆祐遇险,在北宋覆灭之后,中原父老南下逃难,颠沛流离,有多少行人流下伤心的泪水。这一句极富感情色彩,表达了词人对山河破碎的悲愤之情。随后二句,以“长安”代指“汴京”,放眼北望,念念不忘国家危亡,神州沉沦,而却被无数山峦遮挡。这既是写实,又寄托着词人对朝廷的忠诚与憾恨。
下片继续写“青山”与“江流”。不单是实写景物,而是赋予山水以深邃的哲理,耐人寻味。江水奔腾,纵然有重重青山遮拦,但是它依然向东流去,不可阻扼。这既是眼前之景,也是大自然的规律,又何曾不是词人心中对收复中原,统一祖国坚定信念的追求呢?结拍句,词人直抒胸臆,面对江边夕阳,满怀愁绪,而且以深山里传来的鹧鸪悲啼声作为象征,寄托词人对国家前途的深深忧虑。
全词运用比兴手法,写眼前之景,忆历史之悲,议天地之道,抒家国之情。句句是景语,又句句是情语,把写景与抒情融于一体,构成壮阔而苍凉的山水画面,寄托沉郁而深挚的爱国情思,堪称词中瑰宝。
【注释】:
<1>造口:又称皂口,在江西省万安县。<2>郁孤台:在江西赣州城西北角,因“隆阜郁然,孤起平地数丈”得名。<3>清江:即赣江,在郁孤台下流过,经造口、万安、吉州、洪州,入鄱阳湖注入长江。<4>长安:汉唐故都,此处代指宋都汴京。<5>愁余:使我发愁。<6>鹧鸪:鸟名,叫声如“行不得也哥哥”,啼声凄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