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教导一定很熟悉:先把简单的题做了,难题有时间再慢慢想,实在不行可以放弃。
习惯先易后难,好像是读书时就掌握的技巧。
但是这放在生活工作上就会出现问题,会变得拖延,最终耽误自己的计划。
实际上做事的效率跟当时的心情有很大的关系。
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或者比较简单的事情时,心情是很愉悦的,这时效率很高。
但是做不喜欢的事情或者比较困难的事情时,心情就会变得糟糕,越做越烦,甚至可能会放弃。
很多人工作中总是出现虎头蛇尾或者拖延懒散的情况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工作难度由易变难,心情越来越坏,最终就会失去完成的信心。
那该如何扭转这个状态呢?!
心理学家依据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原理,研究出了一种可以纠正惰性生活的方法——普瑞马法则。
普瑞马法则,就是把最困难最不喜欢的事情放在第一位,首先去完成,然后再去做困难小一点的事,最后再做最容易的事。
因为困难的事你根本逃不过去,必须得做,与其一直拖着不如先把它解决掉。
它的难度越大,激发出的斗志就越强,付出的能力就越大。
不仅能体会到很强大的成就感,关键是在做下面的事情时,会发现只要花很少的力气就能够顺利进行下去。
具体的操作大家可以这样来进行:
首先是给自己做一个行为记录。
把通常每天要做的事情记下来,包括生活工作中的所有活动,按照难易程度和喜欢程度排个序。
然后,运用普瑞马法则,根据刚才的排序先把最难办的事情解决了。
俗话说擒贼先擒王,把这个王抓住了,其他的问题就都不在话下了。
要记住自己的排序,这个排列的顺序是不能轻易更改的,也不能把某一件忽略掉,因为一旦更改,你前面建立起来的“强化积极工作”的循环就会断掉。
最后是不要给自己找任何理由借口。
在这整个过程中没有人可以帮助,甚至也没有人监督能不能按照这个计划去做就看自己。
有时候人要对自己狠一点,不要给自己后退的机会,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这个过程实施几次之后,就会慢慢发现事情没想的那么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