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流浪地球》
作者:刘慈欣
出版社: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有人说,科幻小说是在尊重科学结论的基础上,用幻想的形式,对人类未来的物质、精神发展和科学技术远景做出的最富想象力的预测。
优秀的科幻小说,具备“逻辑自洽”、“科学元素”、“人文思考”三要素,并将幻想发挥到极致,将现实社会中的不可能,在小说中化成真实可信的未来世界。
读完《三体》后,便见识到了刘慈欣科幻小说那极为密集、专业、广博的物理、化学、天文学等科学知识积累,以及超乎寻常的、让人脑洞大开的丰富想象力。
这次读《流浪地球》,再一次被文中作者的专业知识,高超的想象力震撼到。
本书精选了刘慈欣的七篇短篇小说,和《三体》ⅠⅡ、Ⅲ各一篇节选。其中《流浪地球》《中国太阳》《地球大炮》和《全频带阻塞干扰》获科幻银河奖,《超新星纪元》获赵树理儿童文学奖,《赡养上帝》获柔石小说奖。
书中,未来的人文、科学和人类的命运,就那样在希望破裂,绝望生成,恐惧感倍增的紧张气氛中一一真实展现着。
从开始的分崩离析,到逐渐重聚人心和力量,为了延续生命的存在,找到一方适合的生存之地,在即便看不到希望曙光的绝境中,也要全力以赴舍生忘死奔向前方,执著的使命感、超强的行动力,读起来真是热血沸腾,心中勇气倍增,也要跟着勇往直前、永不言悔。
很喜欢书中开篇彩页独白:“未来像盛夏的大雨,在我们还来不及撑开伞时就扑面而来。”
像是向我们敲起了响钟——
世上很多事,我们能井然有序的安排,世上也有些事,突如其来,像“黑天鹅”事件,罕见的意外而来,风险极大,像“灰犀牛”事件,稀松平常的日常中就隐藏着风险。
有些准备,来不及做,有些风险,必须直面。心态和勇气,便显得尤为可贵。
地球自转,昼夜更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在今时今日的我们看来,稀松平常。
平常到我们以为,朝气蓬勃的旭日,大气磅礴的落日,会永远与人类同呼吸,共命运,不离不弃。
哪曾想到,《流浪地球》的刹车时代,随着地球的停止自转,一切我们习惯了的大自然的日常,戛然而止。
日月星辰,春夏秋冬,温暖的阳光,嫩绿的草地,潺潺的溪流,全都消失匿迹。美丽的地球,人类共同的家园,面目全非,不再宜居。
哲学、文学、艺术,人类文明,被生存的压力,死亡的恐惧挤压得只剩零星碎片,烟消云散只是时间问题。人类,依附着科学技术在生存线上苦苦挣扎,宇宙浩瀚无垠,想要寻找到适合人类的容身之处,何其艰难!
流浪地球,流浪着……何处是归途?
或许,这便是作者想要带给读者的“人文思考”,当下拥有的,要珍惜。面对未知,甚至明知会绝望,要永不放弃寻觅、坚持、努力。
《中国太阳》对底层和弱势群体成长的关注和尊重,相信有爱、善良、顽强,眼里有星辰大海,不放弃梦想的平凡普通人,也有创造奇迹的可能。《赡养上帝》,接近暮年的文明,老龄化的社会,失去创造力和进取心,如果人类面临这些,该何去何从?《地球大炮》,资源枯竭,环境恶化,如何解决资源匮乏问题?战争抢夺?友好合作?
好的小说留给读者的思考空间,是不设限的,科幻小说,更是有其独到的魅力。
美国著名文学评论家布哈伊·哈桑曾说:“科幻小说可能在哲学上是天真的,在道德上是简单的,在美学上是有些主观的,或粗糙的,但是就它最好的方面而言,它似乎触及了人类集体梦想的神经中枢,解放出人类这具机器中深藏的某些幻想。”
触及到了人类集体深藏于心的梦想和幻想,或许这就是科幻小说充满魅力的根本所在。
从天文学和哲学始祖泰勒斯仰望星空开始,到亚里士多德的地球中心说,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卡林顿发现太阳耀斑,卡普坦宇宙和沙普勒宇宙大争论,到“天文学四大发现”:微波背景辐射、脉冲星、类星体和星际有机分子,人类对于璀璨星际的好奇和探索,便从来没有停止过。
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断接棒,持续努力,人类正挣脱着地心引力的束缚,向地球家园以外的广袤无垠世界,探索着,揭秘着,曾经的幻想,或许会变成一个又一个可以实现的惊喜,或许走着走着,便能寻觅到新的家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