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是正确的。过错都是环境和他人造成的,功劳都是自己努力的结果,心理学把这个人性的特点成为基本归因错误。
合理化倾向:没有人认为自己是坏人
世界是人们感知的世界,当代美国建构主义者拉格赛斯菲尔德说:“我不否认客观世界的存在,但是谁又能把这个世界客观地描述出来呢?”任何人对客观世界的描述都会带上主观的色彩。每个人都会根据自己理解的主观世界去做决策,采取行动。
基于合理化的需要,人们自然会根据自己的意图去解释自己的行为,在离谱的行为都能找到好的发心。而根据别人的行为去猜测他们的意图,过程中难免扭曲、删减和归纳,所以我们对别人意图的猜测90%是错误的。
防御是本能,反思才是修养。
中国古人的修身方式是:子日:“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力求找自身的原因,这就要我们反思和改进。
目的是下次遇到相同的情境是,可以正确的决策与反应。当你可以反思的时候,新的境界就开始了。
双赢思维第一步:双方梳理自己的述求,指责是徒劳的,人们一旦证明自己是正确时候,就不会接受他人的反馈,不会反思,更不会去理解他人。被自己的情绪绑架了。将双方的能量转到与自己关联的建设状态,朝向君子求诸己迈进。
化解冲突的第一个目标,把人们从过度合理化自己的行为和立场辩护中拉出来,引导到自我觉察状态,觉察是改变的开始。
当冲突双方放下自我防御,真正了解对方全部信息和目标的时候,他们的能量才能从捍卫自己的边界,单方面合理化自己的立场中释放出来,转而探索对双方有利的、可行的第三途径。心无旁骛地、创造性地探索切实兼顾双方利益的第三途径。一旦双方把计较的维度岔开,冲突就容易化解了。
世界上最愚蠢的事情就是重复着相同的思维模式,却期待不同的结果,只有思维方式的突破才能带来化解冲突方式的彻底突破。如果一个人在遇到冲突时总是想:“怎样才能两者兼顾呢?”那么他化解冲突的思维就是双赢思维。双赢思维是突破限制性思维的创造性思维。限制性思维限制了选择,造成了竞争。
化解冲突的最大价值在于帮助人们克服人性的弱点,从自我防御的低能量走出来。摈弃批评和指责,走向深入了解对方的感受和想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