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莫言:收到了余华的投稿

莫言:收到了余华的投稿

作者: 守妈育儿札记 | 来源:发表于2024-04-16 23:18 被阅读0次

我一直关注着莫言老师的公众号,所以周一晚上莫言老师发这条公众号的时候,我就看到了。当时点进去看了看,并未仔细阅读。没想到今天看到了各大公众号开始纷纷推出一些与这篇公众号有关的文章,主要原因还是“潦草小狗”的头像,等我看到这些文章的时候,我才后知后觉再返回去看了莫言老师的那张照片,发现果然是。

我决定,把两位大作家,两位老师,当成是我的“顶级男神”!我这个从来不追星的人,也要开始有自己的偶像了!说起来,其实我读他们俩的书并不多,余华老师的《活着》、《兄弟》我看过,莫言老师的《蛙》我读过。我之前就是一个只关注小说情节,不关注作家的人。现在看来,这样的习惯并不怎么好。我曾经也很困惑,我就是记不住作者咋办?而且,我也很难记住小说中人物的名字,除了四大名著中的人物姓名,可能是因为读多了吧。

真正“认识”余华老师,是因为前两年的《我在岛屿读书》,两季我都追了。我特别喜欢这类和读书相关的综艺,能让我更直观地看见作者,了解他们。从这个时候开始,我才恍然大悟,哇,原来余华老师是如此“有趣”的人,莫言老师也曾参加过节目,他们这对CP真的很好磕!而且我也非常喜欢听他们讲他们那个年代关于阅读,关于文学的故事。那种感觉就仿佛,我就坐在他们的旁边,仔细聆听,看着、笑着。真的很佩服当时的他们,因为在阅读条件如此匮乏的年代,他们还能坚持写作,坚持热爱。

后来我当然也仔细阅读了公众号里余华老师的投稿。他用一连串的不是来描述微风,“这是什么样的微风,我找不到准确的表述语句,只找到一连串的不是,不是杜甫“细草微风岸”的风,不是高骈“水晶帘动微风起”的风,冯延巳的“吹皱一池春水”是因为“风乍起”过于突然,也不是,更不是“风萧萧兮易水寒”里的风,山谷微风不是壮志凌云之风,不会去送别荆轲,它知道自己普通微小,所以低调,其低调有点像我少年时期在炎热夏天里寻找的穿堂风。”

这段文字对微风的描写很具有“教科书”级别的重量。无怪乎底下的评论说:“别再写了,考试散文又多一篇阅读理解。”哈哈,这评论好可爱。

两位作家成了年轻人的榜样,看着他们,竟然也可以抵抗焦虑。我的偶像,就他们了!

相关文章

  • 莫言寻根短篇小说

    喜欢寻根文学,先锋文学,喜欢莫言,苏童余华等的同仁,关注我的专题。莫言寻根短篇小说。

  • 初识莫言

    虽然莫言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但是读莫言的作品还是从余华那顺藤摸瓜找来的。 因为在看一个余华的采访时,有记者问他怎...

  • 摘《莫言眼中的余华》

    莫言先生有股暴风雨前的宁静般,绝非江郎才尽之势,虽近来嗜好作诗,但显然看出诗词天赋庸庸[撇嘴],不过,他的小说和文...

  • 莫言,一个讲故事的人

    从文字的标准来看,莫言起码可以拿10次矛盾文学奖。因为90%矛盾文学奖的作品都比不上莫言最差的一部——余华 莫言是...

  • 文化倾向的脉络(二十)

    1988年9月?莫言与余华都进入了鲁迅文学院与北师大联合开设的“创作研究生班”,莫言与余华成了同学,还是室友。对于...

  • 好书推荐|《兄弟》

    在我看来余华和莫言具有共同之处,两人的小说多数都比较荒诞。而余华的小说荒诞中带有真实的色彩。余华对文化大革命时期具...

  • 余华

    4.3,余华的生日。 这是我很喜欢的一位作家,私心多聊一些。 很多人都以为余华像莫言一样,是笔名。但其实不是,余华...

  • 走进莫言 七

    莫言与余华 莫言出生在农村,二十岁以前生活在农村,读过小学五年级,以后参军、提干,最后成了作家。 ...

  • 文化倾向的脉络(……)_小人走台

    我对朋友说,余华的作品还是比较写实的。 朋友说,余华的卑劣程度不下于莫言,他们都是那种有才无德的小人,如果让这样的...

  • ✨2017年读书成就✨

    《我和狗狗的十个约定》川口晴 《许三观卖血记》余华 《小姨多鹤》严歌苓 《丰乳肥臀》莫言 《蛙》莫言 《巨人的陨...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莫言:收到了余华的投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uksx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