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莫言 七

作者: 洛北河刘泽清 | 来源:发表于2022-02-11 15:26 被阅读0次

            莫言与余华

    莫言出生在农村,二十岁以前生活在农村,读过小学五年级,以后参军、提干,最后成了作家。

    当兵两年后就开始发表作品,近30年出版了10多部长篇小说,100多篇中篇小说。

    莫言用自己的方式,讲自己的故事。他故事里的主人翁是他的父母兄弟姊妹,是他们村里的人,村里的山山水水,牛马鸡群,还有他自己。这些即是故事里的主角,也是故事的听众。

    故事越讲越多,越讲越生动,越讲越感人,最后终于也感动了诺贝尔文学奖的专家,在获奖感言中,他说得最多的是他的母亲,是他的父老乡亲,在他看来,这个奖项应该属于他们。

    余华出生在一个外科医生家庭,经常看到父亲从手术室出来时,白大褂上总是沾满了血渍,手中还提着一桶桶血肉模糊的东西。

    在他的儿童时期的记忆里,大多都是人与人之间的生死离别,常常听到的是那些失去亲人的人们的悲痛的哭泣。

    中学毕业以后他成了一位牙医,当他拔了上万颗牙齿以后,他也开始学习写作,最后也成了作家。

    他开始学习写作的时候,连标点符号都不会用,找来一本《人民文学》了解研究标点符号的运用,大概看了2页,就开始了创作。

    经过一次次退稿的打击和考验之后,他成功了。在一首美国民谣《老黑奴》的启发下,他创作了小说《活着》,这本只有12万字的书,让他赚了1550万的版税收入!他走上了世界名作家的神坛。

    莫言和余华终于都成了揣有同样梦想的人们仰慕的偶像。其中有多少执着的坚持,多少顽强的拼搏,经受过多少次打击,常人是无法想象到的,只有他们自己最清楚。

    莫言曾经与余华同居一室,进行着同学的岁月,“逐渐对这个“诡异的灵魂”有所了解。”

    从此,他们成了文坛上的一对好朋友。他们的友谊始于鲁迅文学院的上下铺。他们一见如故,很快就成为无话不谈的朋友。

    余华体现了“为朋友两肋插刀”的气概,趁回浙江老家探亲的时机,将莫言被几家文学社退稿的《酒国》书稿装了半箱子,带到浙江找《江南》杂志社。《江南》不敢发,他又将书稿背会北京。

    莫言能有余华这样的朋友,应该会感到很欣慰的。

   

相关文章

  • 走进莫言 七

    莫言与余华 莫言出生在农村,二十岁以前生活在农村,读过小学五年级,以后参军、提干,最后成了作家。 ...

  • 走进莫言 三

    莫言论“潇洒” 莫言说的潇洒,只是相对的潇洒。 他说李白年轻的时候一点也不潇洒,因为他那时想当...

  • 走进莫言 四

    莫言说“笑” 莫言说: “人生一世,谁也不能不笑。” 古人的笑: 程咬金大笑三声而死、曹...

  • 走进莫言 九

    莫言与《新华字典》 莫言在童年辍学那一段时间里,孩子们都去上学,只有他自己一个人在山上放牛、放羊,及...

  • 走进莫言 十一

    挽救头发的失败 莫言也曾经有一头的秀发,三十岁以后开始掉发。 随着年龄的增长,头顶成了不毛之地,光溜溜...

  • 走进莫言 五

    莫言讲小说的三要素 有人问莫言: “小说最重要的元素是什么?”答曰: 人物、细节、语言。 ...

  • 走进莫言 十

    莫言的爱好 莫言小时候学过几天“写仿”,就是在字帖上盖上一张透明的白纸,然后用笔墨将字描写下来。...

  • 走进莫言 十二

    喜欢穿格子衬衣 如果不是网友发现,莫言还不知道自己喜欢穿格子衬衣。 他翻看衣柜里的衣服,的确有...

  • 走进莫言 十三

    平凡与平庸 平凡是汉语词语,通常为形容词;代表品质不高傲,不崇高;简单的能力和普通的价值等意思。...

  • 走进莫言 六

    莫言的偏爱 莫言说他偏爱长篇小说,一点不假,他所著的长篇小说有多少? 《红高粱》、《红高粱家族》、《...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走进莫言 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toqc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