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朋友说,余华的作品还是比较写实的。
朋友说,余华的卑劣程度不下于莫言,他们都是那种有才无德的小人,如果让这样的无良文人来支撑中国文化的某个时空是极度危险的!有些中国人的不自信源于自己对于文化定位的摇摆不定,在他们的心里,即便自己民族再优秀的文化,如果没有西方人的认可,他们都会予以自我否定和自我贬低!这样的人均衣钵树人先生的那种不言己好只要自我否定的心态!
我说,余华的《兄弟》如果按照再复先生所说,作品是作者对自己内心心灵世界的真实呈现的话,按着心理学的研究,余华是不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变态狂?
朋友说,如果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余华是一个口味很重的受虐者,他把自己渴望窥视女性隐秘部位的嗜好体现在作品人物的身上,而他在构思刻画人物时自己情绪的亢奋是胜过读者的。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余华那貌似敦厚模样下却有一双游离而狡黠的眼睛,写作的冲动源于他内心欲望的释放,如果他有机会,他窥视女性隐私部位的欲望胜过他小说中人物百倍!文学作品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说法没错,把相似的经历聚集在一个主人公身上也没有错,可什么是高于生活?这是一个值得深究与思考的问题!如果中华文化的传承依靠这样一群有才无德的无良文人,那么,中国人文化自信的路任重而道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