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樊老师的课程,听了第一节,关于读书无用论我有几句话想说。
我们都有“读过很多书,但是大部分最后忘记”,我个人也认为虽然你会忘记大部分书的内容,但你如今的气质里藏着你走过的路,读过的书,赏过的景和爱过的人。你读过的书也会以另一种意识形态,融入到你的生命里,在你不经意间,影响你思维想法和行为。三毛也说过:“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
其实读书有用无用,这是因人而异的,有的人急于看到结果,读了很多书还是“一事无成”比如没有想象中的家财万贯,没有功名利禄,他没有看见现实的黄金屋,真实的颜如玉,然后一口断定读书无用,到头来还是碌碌无为。
这里关于“碌碌无为”这件事我们需要另外讨论一下,每个人对成功的定义,对自我的成就要求不同,有的人喜欢稳定,舒适的工作环境,有的人就喜欢去挑战,经历波浪,这全都取决于自己,并不是你认为做一名办公室文员或者是做一名普通销售就是碌碌无为,无所作为,我们不能用自己的价值观去评判他人的生活和选择。
言归正传,碌碌无为这件事和关于读书有无用这件事其实性质相同,都是取决于自己当时的价值观,感受。
读书有没有用,取决于你如何看待它。
阅读这件事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能让人心平气和,而相由心生,一个心平气和的人,大家都愿意与他往来,这又改变了人际关系,你说读书有用无用?反正我不论它有用无用,我都喜欢,那是宝藏。
在此献上我很喜欢的一篇文章,与大家共赏。
“我常想读书人是世间幸福人,因为他除了拥有现实的世界之外,还拥有另一个更为浩瀚也更为丰富的世界。现实的世界是人人都有的,而后一个世界却为读书人所独有。由此我想,那些失去或不能阅读的人是多么的不幸,他们的丧失是不可补偿的。世间有诸多的不平等,财富的不平等,权力的不平等,而阅读能力的拥有或丧失却体现为精神的不平等。
一个人的一生,只能经历自己拥有的那一份欣悦,那一份苦难,也许再加上他亲自闻知的那一些关于自身以外的经历和经验。然而,人们通过阅读,却能进入不同时空的诸多他人的世界。这样,具有阅读能力的人,无形间获得了超越有限生命的无限可能性。阅读不仅使他多识了草木虫鱼之名,而且可以上溯远古下及未来,饱览存在的与非存在的奇风异俗。
更为重要的是,读书加惠于人们的不仅是知识的增广,而且还在于精神的感化与陶冶。人们从读书学做人,从那些往哲先贤以及当代才俊的著述中学得他们的人格。人们从《论语》中学得智慧的思考,从《史记》中学得严肃的历史精神,从《正气歌》中学得人格的刚烈,从马克思学得人世的激情,从鲁迅学得批判精神,从托尔斯泰学得道德的执着。歌德的诗句刻写着睿智的人生,拜伦的诗句呼唤着奋斗的热情。一个读书人,一个有机会拥有超乎个人生命体验的幸运人”。
晚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