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学习《高效阅读必修课》第11讲,标题是:“读得懂、记得牢:摆正读书心态”。
在这一讲我印象最深的是,樊老师说不要太执着于获取知识的方法。
柏拉图和苏格拉底,他们就鄙视书籍,觉得文字是最没有文化的东西,如果真理通过文字去传达,那是对真理的扭曲。纵观历史,人们一直在鄙视新出现的学习方法。
比如海德堡发明了印刷机,人们说我不看印刷的书,印刷的书没有灵魂,要看用手抄写的书。
你看到了今天,当“听书”这种学习方式出来的时候,也有些人不喜欢这样的方式,觉得书一定是要看的。
但是你看有时候电影所获得的那种信息量,比书的传播力度还大。像《辛德勒名单》这样的电影,你看完之后,就会知道这一段历史的事情,产生了一个基本的正确的对当时的认知。这就很了不起。为什么要鄙视它呢?就因为它没有印刷成一张纸吗?
所以如果我们能够去除掉这种外在形式的心理上的依赖,我们过去只觉得捧起一本书显得很高贵的样子,显得和别人不一样。这就是我执的表现。
把这些东西去除掉,心灵就会变得更开放。互联网的时代,其实有很多获取知识的方法,尤其是对老人和孩子,阅读能力不高的时候,能够通过各种方法去获取大量的知识。
就像有的书友和我们分享,说《丝绸之路》这本书很厚,自己看根本看不完,看了前面三章历史的部分就快疯了。但是听了樊老师的讲解后,用2个星期就看完了。为什么?因为理解了,看不完是因为老在不懂的地方挺着,所以当我们对这个东西脉络理解了以后,中间有几句话看不懂,我们是可以把这个内容拼凑起来的。
书友们从樊登读书这里获得一个框架,然后读这本书的时候就会更连贯,整本书的脉络就清晰了。这就是互联网时代能够辅助我们读书的一些方法。
包括听书,就真的解决了一些视力不好人的问题。所以,我们不用太过于执着获取知识的方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