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龄越大,我越相信人生与事业很大程度上是命中注定的。
其实没有什么大道理可讲。因为即使有这样的大道理,以我的道行和悟性,也不足以使我可以参透并表达出来。只是把一些感悟随手记下来。
我总体来说少年得志,2005年赶上教育系统考选到幼师当了校长助理,三年后成了副校长。然后是中途不顺,蹉跎到2011年学校合到了潍院,又耽误到了2016年潍院干部调整,种种原因落到空里了,再后来到2018年再次调整干部,依然不顺,终于下决心调走了。
现在看,我很感激2018年行政职务上的再次意外,否则我还下不了决心走。因为到了山师后我才知道,平台有多重要,要是我早几年离开,应该比现在更好。
回首看,随着岗位的变化,别人对自己的称呼也在变:老师、校长、院长、教授。但想想,都不过是一段时间的一个身份。别人当着自己的面,会喊自己曾经这个工作岗位或那个工作岗位上的职务,可事实上,能随自己一生的,或者背后别人称呼自己的,就只有名字。
但确实,经历越多,我越相信,人也许真的是命中注定。我们能做的,不过是尽力顺命而为。因为顺命而为时,往往可成事,而逆命相求时,往往愿望落空。
比如,2000年前后特别流行考选县处级干部。我自己很清楚我的优势是考试,因此,我想走考选的路。
要想考副县,就必须至少先是副科。可是从1993年留校起,我就一直当专职老师,要想提副科,就得转行政岗。后来我转了行政岗,但种种缘由,我尽了全力,周边的人也各种帮忙,费了好大的劲,最后却只弄了个校内副科,待遇有,却是没到组织部备案的,自然也就没法参与考选。
这样又过了5年,到2005年教育系统内部考选后备干部,我考去了幼师,再然后就是幼师合到潍院后,我行政职务上的种种不顺,最终蹉跎了7年后离开了。
每当复盘这些人生经历时,我常想,我也许命中注定就不是当官的,所以,涉及行政职务,怎么搞怎么不顺。
及至今日,回首这些,我越发明白,岁月对每个人都一样,我们都会老,都会退出历史舞台。我絮絮叨叨地回忆这些,不过是再次感悟到了生命里的起起伏伏。而正是这些感悟,成熟了自己。
因为现在看来,正是在潍院那7年的不顺利,尤其是2016-2018年那段时间的不顺,使我成长了很多。此前,我一直是市教育系统里最年轻的女性校领导,少年得志,又相对比较外向活跃,在民主党派等各个方面也得到很多谋划和帮助,所以,人很浮,一点儿也不扎实。
2016-2018年两次行政调整的不顺利,我沉下心来,从以前从来没想过的角度和位置看这个世界,看到了更多的世间万像,人更包容,心也更平和宽广。
及至现在,不管面对什么人,这人是如何对我的,我都能如和苏东坡对谈的佛印禅师一样,当对方素质不太高、冷淡自己甚至对不起自己时,我心里都平静地只把自己想做的事做了,把想说的话说了,然后,就只有对素质不那么高的对方的悲悯。我想,对方也自有他的命,他的好与不好,他的对我好与不好,一切都是他命里的该得与不该得,其实与我无关。
我感悟到的第二点是:对于顺命而为的事,我们的能力远比我们想像的强。
我的人生经历很简单,一直在学校里,但是,在学校及教育系统呆过的人都知道,在学校里当老师做专业和干行政是完全不一样的。而我的人生经历,大约是大跨度地在这两类岗位上分段过很多年。先是工作后的第一个7年(1993-2000年),完全是专职老师;然后接下来的11年(2000-2011年),完全是只做行政;再接下来的7年(2011-2018年),是一半行政,一半教师;再就是从2019年到现在,马上三年了,又完全是专职老师。
按常理,专业如果中间断开了十几年,再接上其实很难,而我换了学校,新单位人的专业水平也比原来的学校高很多,在常人看来,要半路再跟上做专业,是不容易的。但我自己的感觉,并没有外人看到的那么难。所以,我们的人生如果想做转型,完全可以选好方向,没有顾虑的着手开始,因为很快就会上手的。
最后,引用下图巴菲特我用红笔圈出来的这句话做个结尾吧:如果你(这个你,泛指自己想要的目标,可以是人,也可以是事)是巴菲特句子中的我想要得到他爱的那”一个人“,我期望,我是成功的。如果现在不是,也期望终有一天会是。
祝福我吧。也祝福每一个行在人间、活在当下的、我爱的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