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尔·盖茨曾说过:“突破人生局限最好的方式就是读书。”
关于读书,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话:
“我最近实在是太忙了,没时间看书。”
“书单上的书早就买好了,但是一直没时间看。”
“等过段时间,我就开始读书。”
这些话是不是很熟悉?没时间读书,成为很多人不读书的理由。
一个人真的会忙到没时间看书吗?
股神巴菲特每天都会有五六个小时的时间读书,并且他将自己的成功归因于读书;
比尔·盖茨每周会阅读4到5本书,工作繁忙时,也会保证每周阅读1到2本书。
李嘉诚在刚入社会做学徒的时候,即使每天工作10多个小时,他依然会在睡觉之前坚持读书。即便后来功成名就,也始终保持着读书的习惯。
所以,“忙”是一个借口,而不是一个事实。
鲁迅先生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意挤,总还是有的。”这个“挤”其实就是提前做好关于读书的时间管理。
只要能做到以下3点,人人都能有充分的时间阅读。
01 重视阅读
说自己没时间阅读的人,其实是没有把阅读当做是一件重要的事情。毕竟我们只会把时间交给我们认为重要的事情。
关于阅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查理·芒格曾经说过:“我这辈子遇到的来自各行各业的聪明人,没有一个不每天阅读的——没有,一个都没有。”
所以,我们可以用“时间管理四象限法”来规划阅读的时间。
在用四象限合理规划时间时,要注意两个关键点:
第一,避免在“琐碎型”和“白日梦型”的事情上投入时间。这一类事情的时间投入产出比是最低的。
第二,在“规划型”的事情上,要尽可能多地投入时间经营,以避免“救火型”的事情出现。
而阅读不正是一件规划型的事情吗? 常言道:书到用时方恨少,不要等到问题出现才想要去读书。
所谓的没时间读书,究其根本,不过是把时间用错了地方。
读书才是岁月里最有价值的事情。我们使用时间的方式,就是我们塑造自己的方式。
时间这位公正的裁判,会一直给你最真实的反馈,因为你的现在,就是你过去的总和。
02 定时阅读
把读书的时间具体落实到每日的行动清单中。
很多时候我们会一忙就没读书,其实就是因为没有规划出读书的时间,只是“有时间就读书”。
读书是一辈子的事儿,所以要规划好读书的时间。找出一天中最不会被干扰的时间,让自己养成定时阅读的习惯。
比如清晨时间和睡前时间。
如果你想早起读书,推荐你读《早起的奇迹》;清晨很宁静,大脑也清醒,读书会更加专注。
我比较喜欢睡前阅读,可能是因为陪女儿读书的缘故,睡前哪怕读10分钟也好,感觉一天更加充实。
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安排固定时间阅读。每次阅读的时长也不必太长,微习惯更容易让我们坚持。
其实人往往会高估自己1年能做成的事情,而低估自己10年内能做的事情。
如果你每天阅读10分钟,10年之后就是36500分钟,按照每分钟300个字的阅读速度,你会多读10950000字的内容,这就相当于110本10万字的书。
试想一下,你的人生会有怎样的不同?
03 碎片化时间管理
现代人的生活节奏都非常快,会出现很多碎片化时间。利用好碎片化时间,你可以从一个“阅读新手”进阶到“阅读高手”。
第一:出门随身带书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习惯。外出办事排队的时候、约会等人的时候,都可以把时间利用起来。
在《谢谢你迟到》一书中,作者说“我‘找到’了几分钟的时间,不干别的,就是坐下思考。”
碎片化时间是一天中送给我们的礼物,总是会不期而遇。如果每天能够利用好碎片化时间,哪怕是每天10分钟,一年就是3650分钟,那你一年就比别人多出60个小时的时间。
第二:目的性要强。
用碎片化时间阅读,目的性越强,阅读的专注度越高。
比如我们可以给自己定一个目标:
我要在两天后,把这本书分享给朋友听;
我要在三天内把这本书看完。
带着目标去阅读,你会发现,碎片化时间无处不在。
第三:管理好可预期的碎片化时间
碎片化时间并不都是不期而遇,有些时间我们可以提前预知。
比如出差候机的时间、办事等候的时间、与人约会早到的时间等。
虽然这些碎片化时间不能让你在一年中有什么质的飞跃,但日积月累后的成长是可观的,这是对时间管理的终极追求。
读书时,你可以有无数个理由半途而废,但只要有一个理由能让你坚持去做,那么你就应该坚定地做下去。
规划好每天阅读的时间,养成阅读好习惯,让阅读点亮你我的生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