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沐渔
纵观今年暑期上新综艺名单,选秀养成类节目成为了不同平台综艺里的绝对头部。继“星推官”杨幂、华晨宇、吴青峰、李宇春携《明日之子2》打响第一枪后,由周杰伦、谢霆锋、李健、庾澄庆加盟的《中国新歌声3》,吴亦凡、潘玮柏、张震岳&热狗、邓紫棋担任“制作人”的《中国新说唱》也已准备就绪,恶战一触即发。
几档选秀养成类节目的导师阵容开播前便备受瞩目,也是粉丝茶余饭后调侃对比的素材。近年来,综艺节目中的导师不再局限于专业、资历、奖彰,越来越多的人气偶像、当红演员、网络红人、幕后制作人、知名作家等不同社会人士在综艺节目中担任起了导师的角色。
领域跨界、多元风格、四人成团,综艺导师阵容的变与不变
综艺导师的嬗变,首先体现在专业领域的跨界,演员杨幂跨界担任音乐养成节目《明日之子》星推官;作家郭敬明、电视节目制作人王忠伟、演员黄晓明担任歌唱比赛《中国梦之声》评委导师;“斗鱼一姐”冯提莫担任音乐推理节目《异口同声》猜评团成员;主持人黄子佼、京剧演员王珮瑜担任音乐真人秀《跨界歌王》评论团成员……
导师专业领域的跨界成为近年来综艺节目的常态,跨界导师在为节目带来更多新鲜感、亲切感、关注度的同时,其相关的专业性仍值得考量,前有杨幂带领的《明日之子》盛世美颜赛道备受争议,后有两档街舞节目的选手水准远胜于明星导师的舞蹈能力。
基于此,导师们的名称也是相当丰富,星推官、制作人、发起人、经理人、召集人、团长、队长,应接不暇的花式名号意在削弱受众对导师实力的期待。
其次,综艺导师专业度下滑的同时,个人形象也由原本单一偏平的严肃、稳重,向更加丰富有趣的多元形象转变。综艺节目希望借多样化的导师获得更多领域、更多年龄层次、更广泛粉丝群体的共鸣。
《中国好声音》(后更名《中国新歌声》)的导师变化正是这一点的直观体现,从第一季的刘欢、那英、庾澄庆、杨坤,四人均分别代表了华语乐坛的泰斗级人物,到第四季加盟的周杰伦,更名后《中国新歌声2》加盟的陈奕迅,以及即将播出的第三季宣布的谢霆锋、李健等人,导师阵容不断向年轻流行靠拢,导师风格也不再是一成不变的为人师表,毒舌幽默的段子手、个性鲜明的流行歌手、放浪不羁的叛逆者等导师形象在荧屏上相互交织。
此外,在综艺导师不断嬗变的同时,导师“四人成团”却似乎成了节目中多年不变的铁律。这是因为在选择综艺导师时,不仅要考虑嘉宾与节目的契合度,即专业实力、粉丝基础、过往经历、行业口碑、综艺感等因素,还要考虑导师与导师之间碰撞的可能性。
四人导师团相比三人,戏剧冲突效果更加激烈,选择性也更多,从而节目内容将会更加丰富。同时相比五人,四人可以更好相互组合、平衡赛制,更易控制现场节奏,从而更好呈现故事发展脉络。
如刚上线的《明日之子2》虽然只有“盛世美颜”“盛世独秀”“盛世魔音”三大赛道,但杨幂仍作为厂牌星推官出现,组成四位星推官的导师格局,既弥补了去年实力不足的争议,也延续了第一季的热度。而在《这就是铁甲》《热血街舞团》《机器人争霸》等节目关于四位导师的设置中,战队之间两两组合是节目赛制规则的一部分,成为整个比赛推进的前提条件。
“选秀二代”“养成二代”诞生,新老碰撞下的导师成长记
纵观近年综艺导师名单,笔者发现了一个有趣的回流现象,《超级女声》一夜成名的李宇春、《快乐男声》风头无俩的华晨宇都担任了音乐养成节目《明日之子2》的星推官,而有着练习生经历的张艺兴、黄子韬、王一博、王嘉尔、程潇、周洁琼也分别担任了《偶像练习生》和《创造101》的制作人、发起人、导师。
以曾经作为选秀养成选手的成员担任导师,即让节目更有说服力、贴近性、带入感,也增加了节目的看点。如《明日之子2》中华晨宇与吴青峰之间可以产生“迷弟与偶像”的CP组合,与亦师亦友的李宇春同样可以碰撞出火花。
从选秀养成中走出的艺人回到选秀养成类节目中担任导师,而他们所选出的选手则成为了名副其实的“选秀二代”与“养成二代”,这标志着选秀养成类节目完成了一个轮回的迭代。
但与此同时,伴随着“选秀二代”“养成二代”的诞生,第一批走出的艺人却明显成熟度远远不够,担任导师角色的“归国四子”、易烊千玺、王一博、王嘉尔、程潇、周洁琼等人无一不被质疑实力的欠缺。
当下节目中很少能够呈现出导师对选手的谆谆教导,相反的是更多展现导师个人在节目过程中的成长蜕变,如在《这就是街舞》中,易烊千玺在一开始发毛巾的过程中过于随意,引发选手不满,而后来在与选手的相处中展现出责任与担当;黄子韬一开始任性随意吊儿郎当与后来的成熟稳重形成鲜明对比。
选秀养成节目变导师真人秀,选手被忽略导师唱主角的行业现象值得深思。
高价请来不定时炸弹,人工智能或为导师选择新突破
近两年,无论是电综还是网综,精品化、大制作都在得到不断的加强,其中体现最为直接的便是头部综艺集体迈入了“亿时代”,今年上半年的几档S+级网综,制作投入过亿已成常态。而综艺的高额制作费究竟花到了哪里呢?其中最大的支出板块便是嘉宾的天价出场费。
据新华网报道,早在2013年,章子怡担任《中国最强音》导师的出场费便有1200万元,2015年,那英在《中国好声音4》中的片酬为2000万,《造梦者》的四位导师中仅姜文一人就拿走4500万元片酬,综艺出场费不断水涨船高。近日更有网友爆料称,天后王菲出席《幻乐之城》首席体验官的酬劳在8000万上下,综艺导师的高额出场费丝毫不亚于影视明星的天价片酬。
然而,天价出场费换来的却是一把双刃剑,节目组随时都有被导师手撕的风险,《这就是街舞》集齐四位明星队长的道歉书;《创造101》节目组亦遭到声乐导师张杰的亲友团炮轰;《这就是铁甲》成功惹恼了郑爽粉丝……
节目制作方高价请来流量担当,却反遭明星粉丝绑架,频繁陷入道歉风波,这其中折射出的艺人凌驾于节目制作之上的行业规则,也充分说明了节目邀请恰当导师的重要性。
关于如何选取与节目相契合的导师,行业内的考量因素十分复杂,也并不统一,人为的资料收集筛选难免存在不足之处,但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影视行业的落地普及,AI智能选择嘉宾逐渐在业内应用推广开来。
据爱奇艺介绍,即将播出的《中国新说唱》新加盟的唯一女制作人邓紫棋,便是通过人工智能评估后筛选出来的。而在优酷与腾讯视频的版图中,人工智能同样被反复提及。因此,在未来的嘉宾选择中,或许可以凭借科技的力量带来新的突破。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以何种形式选择综艺嘉宾,优质综艺导师人选匮乏、垂直领域专业导师缺位、急于求成流量至上的行业浮躁,才是综艺导师专业下滑、反客为主、凌驾于节目之上的根本原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