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学篆隶书,有的直接学现当代人,有的学清代,有的取法秦汉碑刻,有的取简帛,以为是汉代墨迹,就直接以此入手。都有一定的考虑和取向。
个人以为,还是从著名碑刻入手最稳当,然后再博览秦汉简帛、金文,丰富其底蕴,变化其形态。比如章草大师王蘧常先生,曾回忆其师沈曾植指点书学之路,“师知予学《十七帖》,曰‘右军书远承章草,旧有传本,已不传,今传章草,仅吴皇象《急就章》、索靖《出师颂》、《月仪帖》数种而已,疆域褊小,殊难光大,若能融汉碑、汉简、汉陶、汉帛书而上及于周鼎,必能开前人之未有之境,小子勉之。’余敬志不敢怠。”可见独辟蹊径,也是要旁揽博收的。
两汉金文或以小篆为主,或以隶书为主,或篆隶结合,有的整饬、有的萧散,有的恣放,风格变化较多,线条形式则主要有圆润平和、方劲凝重和猛利明快三种,实别开生面,另有奇趣。
明清以来,多有以此入印而独立门户者,书法方面,陈鸿寿、齐白石(学三公山、汉印更多些)可能受过一些影响。有志于上追秦篆汉隶的书法爱好者,可以多方采撷。
精选两汉金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