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马世芳的《地下乡愁蓝调》

作者: Lam_sir | 来源:发表于2018-06-08 18:01 被阅读32次

这篇文章是在看完马世芳《地下乡愁蓝调》之后写下的感想,因为读完这本书带来了太多的感动,所以有了下面这些零散的文字,如果你是一个认真的乐迷,相当推荐你读一读马世芳的这本文集。

Photo by João Silas on Unsplash

你可以将《地下乡愁蓝调》当作一部公路电影,或者,当作一辆虽老旧然而依旧凶猛呼啸的卡车,现在司机朝你停下来了,搭上你,一起上路吧在路上,乡愁是一管粗大的萨克斯,径自吹出满天霞光。

张晓舟《乡愁是给不回家的人》

张晓舟先生的序写的实在犀利,内容丰富,言辞生动流畅,一篇序言串起了整本书,虽然写不出如此美好的推荐序,读完全书依然抑制不住想写点乱七八糟的东西。

阅读马世芳的文章就像听到了马世芳的声音,脑子里充满那个留着一小搓胡子,带着微笑,在播音室里自得其乐的音乐布道者。

在他温婉、干净的文字里一个个故事铺陈开来,书中马世芳用自己的成长经历串起了整个台湾民歌及欧美摇滚的发展过程,其中有他自己的成长故事,有穿越时光的音乐作品,有留下风流篇章的人物,以及那些伴随着作品而诞生的往事。词句中还真诚地透露着马世芳对种种事物的喜欢、厌恶、憧憬和惋惜。

某些句子,就像他那幅墨色淋滴的题诗,经过二十多年,仍然触目惊心,不断刺痛我们的良心。

马世芳《那时,我们的耳朵犹然纯洁》

找来书中的音乐,一边听一边对照着文字游走在某个中学时代的编辑室、摆着破烂音响的体育馆、自由而充满希望的伍德斯托克音乐节、失控的阿尔蒙塔特、回荡着民歌的中山堂、1968年的捷克、贴着宣传纸的椰林大道……透过书中摘抄的歌词感受那些过去的时光在现代的映射,感受其中那些化不开的集体情绪,以及无法把控的狂乱、动荡、沉闷与冲动。

看到不同时代中与自己相似的经历以不同形式呈现在字句里,很多早就搁置在角落的记忆被调取出来,重新回味,很多如果当初不是这么选现在会怎样的想象一涌而来。

我只希望你也能好好读书。

马世芳《二十岁的佩伯军事与十六岁的我》

这是书中马世芳父亲对他说的话,相信在许多孩子的记忆里,都有过这样一个被父亲泼冷水的时刻,仿佛那个低着头带着一丝倔强的孩子从未长大,依然会躺在床上,在本该用作英语听力练习的卡带播放器中塞入一盒自己录制的音乐卡带,带上耳机,躲进另一个世界里寻找自由。

Photo by Simone Acquaroli on Unsplash

有时候,寂寞在音乐结束之后的宁静空气中涌现,你会愿意迟些再去换播下一张唱片,独自咀嚼一下这种感觉。你微笑摇头,你知道此刻没有人能分享这样的心情,尽管你也知道在这颗星球上一定有千千万万人在不同的夜晚和你起经历这样的感觉。更重要的是,你喜欢这样的感觉,这种既空虚又饱满的心情。

马世芳《那些寂寞美丽的噪音》

某些同样在青春记忆里出现过却表述不出来的模糊意像,经过马世芳的文字陈述变得真实而深刻,顿时心生感动,仿佛某个久别的好友拍拍你的肩膀对你说我懂,同时也在某些层面上重新定义了自己。

大时代已成小世界,乡愁是给没有家的人,那些在“娱乐至死”的天罗地网中突围的浪人,宁可如丧家犬继续在路上游荡。

张晓舟《乡愁是给不回家的人》

乡愁如张晓舟所说,是对乌托邦的执念与热望,刻在每个离家越来越远的人身上。在今天这个变化快到抓不住的时代里,行业兴衰无常,不停跳槽换工作,从一个别人的房间搬到另一个别人的房间也许是我们这代人的宿命,从上大学离开家开始,家似乎就越来越回不去了。高度发达的媒体,充溢着无数选择,各色网红直播、小视频;各路自媒体;社交媒体各色摄影展;消费主义鼓动下无穷尽的广告信息……然而就像摇滚乐,看似热闹,实则无处不浸透着寂寞。无穷尽的信息与变化影响着我们的先验假设与价值标准,“自己”在无数信息中变得模糊,我们经常需要重新小心翼翼的梳理自己的世界,寻找自己在外界的位置,寻求一条路径回到那种“没想太多”的状态里,把所有能量摆进去,活出自己的本色,就像胡德夫所讲的故事一样。

Kimbo(胡德夫别名)自己从来没有过上几天好日子。他当过油漆工,在工地扛过水泥、钉过板模、绑过钢筋……别人替他不平,他却说了一个小故事:有一次在阿里山达邦部落的河里,看到一群小孩子在游泳,小朋友很快乐地分享那个河水,又说着“我们原住民”怎样怎样……很自信很骄傲。那时我心里想,如果我曾努力做过什么事,所求也不过如此吧!自己要有信心,能够站起来,像个浪人也没有关系……

马世芳《“美丽岛”的前世今生》

一头砸进混乱中,寻找美丽的秩序,挖掘自己所爱,为了所爱全力以赴的人生,活得像个浪人又有什么关系。

相关链接:马世芳文集《地下乡愁蓝调》

相关文章

  • 地下乡愁蓝调

    [cp] |地下乡愁蓝调 ✍ | 马世芳 ​​​ 一个漂亮的名字——地下乡愁蓝调。然而这不是一杯小资调调[音...

  • 来自马世芳的《地下乡愁蓝调》

    这篇文章是在看完马世芳《地下乡愁蓝调》之后写下的感想,因为读完这本书带来了太多的感动,所以有了下面这些零散的文字,...

  • 邂逅初心 丨一把钥匙——《地下乡愁蓝调》

    台湾作家、广播人马世芳的第一本书《地下乡愁蓝调》从音乐背后的故事出发,给出了对地下、乡愁、蓝调的解答。不同的人对音...

  • 耳朵借我,听马世芳讲和音乐有关的故事

    马世芳被人称作台湾首席文青,虽然“文青”这个字眼日益扭曲,然而放在马世芳身上却极其的熨帖合适。马世芳的父亲是作家亮...

  • 马世芳的《听说》

    像是音乐小传,在午间小憩、晚上洗脚时听它,不经意间会被某个细节打动。马世芳平静的讲述着,歌者的平凡和歌曲时代的不凡...

  • 安居士/海滨:蓝调

    20世纪初蓝调的和弦没有明确的定义,但在1930年代12节蓝调成为标准。但是除典型的12节蓝调外,还有8节蓝调形式...

  • 《马世芳-耳朵借我》

    一切的开头还是因为李志。 在Youtube上搜索李志的相关内容时看到一个视频貌似是对他的采访,点进去听了才知道了有...

  • 七绝 余光中之梦(新韵支韵)

    余读乡愁爱新诗,光熠心田慕标尺。 中存大美传清世,梦回故园化芳芷。

  • 回声是你在耳边轻轻唱

    有幸在深圳音乐厅听了一场马世芳先生关于台湾民歌四十年的分享会。之前已经读过马世芳先生出版的两本书《耳朵借我》和《地...

  • 这时代终不负“天才”

    周云蓬来武汉了,这是他今年第一次来,也仍不是唱歌的。与他同来的,是马世芳和小飞。小飞我是连听也没听过的,马世芳却大...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来自马世芳的《地下乡愁蓝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uwas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