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乌榄也数是家乡农作物收入来源的一部分。
每年十月便是乌榄的成熟期,果实便密密麻麻的挂满了枝头,一粒粒榄果油黑发亮。
此时,乡亲们便会从山上或丘陵摘回来乌榄,除了一部分卖钱外,也会留一部分以作自家食用。
用“老蟹目水”即烧成80度左右的开水,把榄果烫一会,然后用小刀划一下,把核挤出来就可以直接吃了,或加入盐、油炒着吃,那香味儿可不是一般的逼人,送白粥甚好!
榄节 榄核烫橄榄也数是个技术活,水太烫或太凉都不行。
曾记得有这么个笑话:“有一村民因烫不熟乌榄感到好奇而纳闷,于是便搬来打铁用的“炉涵火”拼命地烧。内心一直在想,铁我都烧熔它,就不信连乌橄榄都烧它不熟……”
因乌榄树身魁梧高大,哪怕能卖个再好的价格,现在村里也很少会有人爬上去摘了。
大多是搬把梯子,拿根长竹钩去敲,敲不到的也就算了。
乌榄这一独特的味道,肩负着世代人的传承,这种味蕾逐渐已被人遗忘。
只有在怀旧的人家,才会腌制出一些乌榄,用以佐膳。
当下市场上偶尔会能看到有乌榄售卖,但已不多见了。家乡好多巨大的乌榄树都见证着岁月的流逝。
如今爬树采摘乌榄的人也不多了,呈现在眼前的图片同掉落在地上的乌榄,却在无声无息地重温着自己儿时的旧梦。
(图片来源/朋友圈)
2021/10/13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