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6.出梁庄记-梁鸿

6.出梁庄记-梁鸿

作者: 点点DDD | 来源:发表于2015-07-08 17:56 被阅读67次

    在这样一个越来越难通过努力成为人上人的社会里,传销为普通民众获得金钱、权力和尊重提供了一个很有诱惑性的通道。它可以迅速摆脱因为贫穷而带来的自卑、不安全感和身份的缺失。“发财”。借发展之名,以经济学的计算为内核,以成功学为诱因的一种现代迷信。农民用一种滑稽、失败、扭曲的方式把它内在的非正义性给显现出来。

    如果把传销作为一个国度普遍性格的典型外现的话,你会发现,他也是道德感匮乏所致。道德感的丧失是如此正常和普遍,以至于大家都完全忽略一件事情的道德和边界,假的背后是骗,骗的背后是挣钱。而对于传销而言,挣钱的背后还意味着“成功”和“个人价值的实现”

    传销在中国的生机勃勃恰恰显示出我们生活内部一种惊人的发育不全:过于丰盈的肢体和不断萎缩的内心。

    传销某种程度上是另一种“成功学”。为什么我们现在如此憎恶成功学和鸡汤,事实很明确因为成功学并不能让我们真正收获成功,并不能真正实现个人价值,到最后非但不能成功,内心再度陷入焦灼与空虚,更有甚者走入极端,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但是我们必须正视却常常被忽略的事实是某种程度上我们并不能明确辨别一本书是不是成功学,当然那些显而易见的鸡汤我们会对此嗤之以鼻。看了很多的自我管理类书籍,你会发现很多内容其实是鸡肋,当然读得多了辨别的能力也会加强,这里想传达的是不妨试试每月抽空读一些看起来“没用”的书,这些书并不会对你现在的生活工作有迅速的帮助,这些书甚至可以说是很小众,只有很少的一部分人会去读它,经典大多如此。这些书会让你的大脑运转起来,然后多一些些思考。

    于是从图书馆借来了这本《出梁庄记》,作者梁鸿先是出版了《中国在梁庄》,对她的故乡“梁庄村庄的文化结构、伦理结构和道德结构进行了考察,试图写出梁庄人的故事,并勾勒描述出梁庄这将近半个世纪的历史命运、生存图景和精神图景”。而《出梁庄记》讲述的则是从梁庄出去的分布在中国各个城市的打工者,这些“进城农民”的生活。

    书的封面上印着:中国的细节与经验。或许我们可以这样认为:梁庄是村庄的缩影,是中国的缩影。书大概看了二分之一,看这些小人物的生活,心灵会受到震撼,也会对他们报以同情,有时又常常会气急败坏,这是很多人不曾体验与走进的生活,好像很遥远但其实不是,他们就在你身边。居住在城市荒僻的小小角落,每天起早贪黑干活,拉个三轮车又常常和城管斗智斗勇,和黑帮较量……他们与故乡的羁绊,对打工所在地的矛盾心情,他们身上有太多的故事值得去发现。这群人我们身边处处都是,这本书会让我们从心,重新看待“农民工”这个特殊又大众的群体。

    前边摘录的是书中描述的在打工者身上经常发生的传销事件。这个词相信大多数人也并不陌生,常常在大学的校园里也会听见某某某被传销了。彼时的我常常迷惑不解,明明受过高等教育,怎么还会这么笨这么傻被传销呢,而且传销的危害也不是从没有人告知,相反它被认为是和毒品一样可怕与不可触碰。但后来渐渐明白,传销与否和教育水平并没有很大的联系,在这些打工者的身上我们也许能看到传销得以“流行的成功因素”

    1 成功 人人渴望成功,所以成功学才大行其道。而传销中的成功又并非触不可及,恰恰是垫一垫脚尖就够的着的成功,只要发展几个身边的人作下线,就能得到一些小成果。何况传销头头的宣传都是激情澎湃,热血随即被调动起来。

    2 人人平等。自由平等是人类一生追求的目标,对于任何一个人都至关重要。对于一直生活在底层的这群打工者而言,他们的生活中从来都是缺少尊重,被冷嘲热讽,被生活打击的毫无斗志,全然是彻彻底底的小人物。传销不一样,这儿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吃同样的饭,做同样的事,并咩有什么等级尊卑之分,至于大主任小主任类似的职位亦是个人能力决定的。可以这么说,阶层流动是开放而非封闭的。

    3 实现价值。说真的,传销为什么能把人迷得神魂颠倒自然是有它的道理的。马斯洛需求说人在满足基本生存需求后就会逐步追求自我实现。什么是自我实现,就是追求人生的价值,对这群打工者而言,他们一直都徘徊在生活的边缘“讨口饭吃”,一旦满足生存需要之后可以进入自我价值实现层面,谁还不一头扎进去呢。

    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我们可以轻易作出评判。一旦深陷其中,才能明白个中滋味。传销的经历我们难以想象,但是思考一下它的“魅力”之处或许某种程度上能够避免悲剧的发生,当然最重要的是思考什么样的情况下传销最易有趁虚而入的可能,关注人的情境与心理,对症下药,比如传销能解决的东西换一种什么样的方式才有可能解决,唯有如此,传销才能真正失去“人心”。

    我始终相信knowledge is power。非前提是掌握的知识能够帮助你成为一个独立思考的人。也许某一天当你遭遇传销组织的时候,可以用一颗聪明的头脑勇敢地说“不”。

    其实仔细想想,如今的北漂人也是“打工者”。只是过去的体力劳动者换成了如今的脑力劳动者,但是显然后者拥有比前者更多的机会。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去西安的火车上开始看 出梁庄记。一直到今天早上看完了。怎么说呢,可能看的过程中感触会比较深,我不希望自己看完以后过几天又没有了任何思考,所以当作今天的写作写下了这些文字。

    其实书里描写的生活对我而言并不是特别陌生,总是有这样或那样的例子发生在我的身边。我的爸爸妈妈也是农民,她们依靠干体力活养活这个家,供我上大学。某种程度上和书籍里描写的打工者是一样的,只是我感到庆幸的是我的爸爸妈妈并未出远门,所以我并非留守儿童。那些孩子真的很可怜,爷爷奶奶老一辈人照顾,但是家长通常都很无奈。所以我也很能理解亲爱的对奶奶的感情那么深,毕竟爸妈出外做生意只有奶奶照顾他,我自己小时候也都是外婆照顾。

    可是即便是这样很多时候我也很心疼爸妈,就像现在在家,老爸上晚班,十一点多我还没睡的时候爸爸出门或者从工厂回来,更别说赶上下雨天了,老爸总是睡特别少睡觉,我也会担心他的身体和安全,就算是年轻时身体好,但是长久下去还是不行的。

    虽然我一点都不希望老妈出去干活,这样就有人给我烧饭了(其实说道这点自己确实挺不乖的,连饭菜都不会烧,总把自己当公主宠着,哎,以后结婚了可真不能这样)可是还有一点就是老妈越来越瘦,越来越黑也真的是不忍心,而且她的身体一直不好,所以不希望她太劳累。

    我知道自己不考研的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想快点赚钱,让老爸老妈稍微减轻点压力,不管这个决定是不是短视,但我相信,只要自己足够自律,有足够的学习能力也一定能够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我不会后悔自己的决定,也一定让每个决定都值回票价,学车也是。

    尽管如此,尽管很辛苦。但是他们也很乐观地接受了,没有抱怨很多,靠勤奋努力盖了一幢房子,条件也会越来越好。虽然现在可能还要辛苦些。可能说我们的出身是无法决定的,唯有面对,所以我不是官二代,不是富二代,但我也没到上不了学吃不了饭的地步。所以说,我还是幸运的,如果我想过更好的生活就要靠自己的努力。

    说道这里,其实整本书整体给人的感觉是阴郁悲伤的,就连作者本身的感觉也是。她并不乐观,相反多了些无奈。这些走出梁庄人的打工故事让她一度非常想逃离。不公 死亡 无知 麻木 自私等等,这些人性中黑暗的东西一一呈现在面前。包括我,加上之前看的 人生七年的纪录片,没有一定的心智能力,常常会觉得,很多事情都是命中注定的,我活在命运的阴影下,生活的轨迹好像都已经注定了的,很多东西不是你能选择与改变的。比如书中的人物从小就外出打工的命运,有的哪怕是上过重点大学仍然逃拖不了穷哭打工的命运,比如纪录片中那些穷孩子们永远进入不了富人的阶层,然后就像我们所说的穷人愈穷,富人愈富。当你知道这个真相的时候,是不是眼泪都要留下来。也许彼时的我也会有过一丝放弃的念头,可是我想这本书想要告诉我们的应该不是命运不可改变,于是只能屈服的道理吧,那我想班主任强力推荐可是会伤心的。

    相反,为什么书中人物的命运都不能改变,找找为什么,然后告诫自己要尽量避免这些行为,他们自私,为一点蝇头小利放弃原则。他们麻木不仁,从始至终没有想过要改变,头脑单一受限眼光短浅,过去对他们造成了太大的影响(当然他们身上必然存在许多优点,此处不表)我告诉自己:我会脱离这个群体,努力往上走,我也相信这个时代会吧机会留给有准备的人。

    2015-7-12 周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6.出梁庄记-梁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vayq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