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势都是有级别的,脱离级别谈趋势就像脱离现实谈梦想一样,是不客观的、无基础的、不应该的。可能有些人不承认或没有意识到趋势是有级别的,但是事实上他们一直在用:以均线分析为例,当60日均线掉头向上时往往可以确定日线级别长期趋势是多头趋势了,当120日均线掉头向上时基本就可以确定周线级别长期趋势是多头趋势了。
趋势分级的理念最早可以追溯到道氏理论。道氏理论认为价格的运动由三种运动构成,即长期趋势或主要趋势或基本趋势(市场整体的向上或向下的运动,持续时间至少1年)、中期趋势或次级折返走势(长期趋势中的反应运动,即回调或反弹行情,持续时间3周到数月不等)和短期趋势或日间波动(几天内的价格波动)。长期趋势、中期趋势、短期趋势,其实就是对趋势的简单分级。
波浪理论中也有趋势分级的思想。波浪理论认为,价格走势是按顺势五浪逆势三浪的八浪循环模式去演变的。而波浪理论又认为,波浪可合并为高一级的浪,若连续五个小浪的整体走势和基本趋势一致,则这五个小浪可以合并为一个大浪;也可以再分割为低一级的小浪,顺主要趋势的波浪可以分割为低一级的五个小浪。这种分割与合并,事实上也是对趋势进行分级。
虽然趋势分级的理念、思想在技术分析领域很早就有了、就开始应用了,但是趋势分级这一具体概念,据忘言所知,却是于本世纪初由缠中说禅在其缠论中提出的。缠论认为中枢和走势类型及其链接是相互依存的——没有走势类型就没法定义中枢,没有中枢又无法区分走势类型。如此一来就陷入了循环定义的逻辑错误,为了解决这一逻辑错误缠师引入了级别的概念。
“要解决该循环,级别的概念是不可缺少的。有了级别,一个严格的递归式定义才可以展开。”“所谓的最低级别,最严格去定义,每笔的交易是最低级别的,连续三笔相同价位的交易,就构成最低级别的中枢。”“有了该中枢定义,依照在最低级别上的分类方法,同样在高级别上可以把走势进行完全的分类,而这个过程可以逐级上推,然后就可以严格定义各级别的中枢与走势类型而不涉及任何循环定义的问题。”
“但如果按严格定义操作,必须从最低级别开始逐步确认其级别,太麻烦也没多大意义,所以才有了后面1、5、15、30、60分钟,日、周、月、季、年的级别分类。在这种情况下,就可以不大严格地说,三个连续1分钟走势类型的重叠构成5分钟的中枢,三个连续5分钟走势类型的重叠构成15或30分钟的中枢等话。在实际操作上,这种不大严格的说法不会产生任何原则性的问题,而且很方便,所以就用了。”
这两段话摘自《教你炒股票第35课》的第二、三、四段,对缠论有兴趣的可以搜一下看看。道氏理论、波浪理论对趋势的分级太模糊了,而缠论中的分型、线段、笔又比较繁琐,而且说实话忘言真没学会怎么用缠论……所以忘言在建立自己的交易系统时就参考缠论的简化版的趋势分级方法,也对趋势进行了分级,分级的时候以图表的统计周期为准,统计周期每放大或缩小3~5倍即为一个级别。这样趋势的级别就可以划分为:1分钟级别(的趋势)、3或5分钟级别、15分钟级别、1小时级别……
忘言现在的主要精力在期货上,常用的级别是1分钟级别、3分钟级别、15分钟级别、1小时级别、4小时级别或日线级别、周线级别,最常用的是15分钟级别、1小时级别和4小时级别,用来抓15分钟级别的一波行情。炒股的时候常用的级别是15分钟级别、1小时级别、日线级别、周线级别和月线级别;而且在日线级别和1小时级别均为空头趋势的时候,若15分钟级别不是多头趋势则不抓短线,在周线级别和日线级别均为空头趋势的时候,若1小时级别不是多头趋势则不抓中线;在月线级别和周线级别均为空头趋势的时候,若日线级别不是多头趋势则不抓长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