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9号晚上十点踏上济源城算起,过去了将近五天时间,仍是强烈地不真实感。
名单出来之前,怎么也不会想到这次出差能把我带上,毕竟只有12人,和领导关系处得不算好,也不够优秀,还和个别在领导面前说得上话的人关系不好,怎么就让我捡漏了呢?
既安排之,则安之吧。
二十几个站,十个半小时,这长途高铁坐的,屁股都痛了。上一次坐长途车,还是十年前的学生时代,那时青春正年少,一天一夜的绿皮车站票也经历过不止一次,且次次乐在其中。现在则三十好几,再坐这么长时间的车,挺折磨人的。
到的第二天即开始上班,周末没休也还能忍,北方独有的干、饮食上的重口味,以及早晚温差,可能要很长时间才适应得过来。
整个济源大大小小河流几十条,按理说空气中的水汽什么的应该不少才对,但天天万里无云是什么鬼。原本还期待着下雪,看这个天,还是别指望了。处在室内,暖气轰隆隆没停过,连呼吸道也跟着灼热起来,太难熬了。不过好像干得也有限度,至少嘴唇还没开裂。
中午在厂部食堂吃,米饭倒是有,没出现预想中的全是面食。可每一道菜都咸得能把人齁死,严重怀疑食堂阿姨是不是看仓库的钠盐堆成山便死命往锅里加。且每次都是“盖浇饭”,不能忍。至于面食,作为土生土长的南方人,我还是去吃米饭吧。厂部之外,逛了酒店附近两三条街,似乎也没有特别地道的当地美食。沿街店铺要么麻辣烫,要么面馆,好不容易找到几家供应米饭的店铺,却感觉什么菜都要放点糖,太难了。
这几天,每天早晚几乎都是零下,风也大,走在大街上,恨不得连头带脖子都缩到棉衣里,以至于每次出门都步履匆匆。当然,由于湿度较低,这边的冷更像是物理攻击,对习惯了取暖基本靠抖的我们来说,倒没那么难忍受。
其它方面,最大的感受之一,是地势太平了。城区几乎没有起伏,远不像老家那样,还没跨出三步就是一段上坡或下坡。要不是厂部后面就是孔山,一眼就能看到隔壁的晋城吧。
再者,不管走到哪,都能看到满地落叶堆积,浓浓的深秋气息。很喜欢踩在上面,听落叶“咔嚓”一声碎成几瓣,仿佛破碎的不是落叶,而是…
第一次到中原,某种意义上说,应该算回到了祖地吧。时隔千年,很难想象先辈是如何在乱世中拖家带口跨越千里奔向未知的。在遥远的东南大山深处,又是如何克服万千困难重建家园的。
还有二十几天,希望有时间能让我多去感受这边的风土人情,最关键的是要去博物馆转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