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过奈何桥,喝过孟婆汤,前世执念忘,来生重新过。我们一定会想到白发苍苍的老妪站在奈何桥边,端一碗忘情汤,等待痴男怨女来喝。而《孟婆传奇:南葵篇》中的孟婆却是另一番景象——十八岁的南葵已经出落得美丽婀娜,眼角攀着几分懵懂的稚嫩,可谓「俏若三秋桃,清若九秋菊」。若年岁再大些,便也当得起「千秋无绝色,悦目是佳人」了。而最为夺人目光的,便是她的嘴角总是带有一弧圆润,远看是美人含笑,近看又似桃花初绽。

《孟婆传奇:南葵篇》更像是悬疑侦探小说,新任孟婆南葵受命查出“婴灵”主谋,从虞陶将军到焰帝,从宠妃虞北棠再到帝师辜峤,层层剥离,让人停不下阅读的脚步。
《孟婆传奇:南葵篇》个个人物背后的故事连接也很巧妙。第一种用得是孟婆南葵腰间的回廊弯刀。因为刀刃两侧的凹槽,意为阴阳两面,一面血,一面泪。凡人以其血注入,可以窥探其记忆,而凡人其泪注入,便可窥探其灵魂。这一下又多出了穿越剧的戏份,从这里到那里,从这个故事到那个故事,到也合适情理。第二种用人物讲述各故事的连接自然,有讲故事,如襄敏公与狐狸秀才的故事——生而为人,已是比其他生灵要幸运出百年的造化。

我念及她尚且存有一丝良知与善念,加上她对人世的向往与好奇,便引出了她的那一缕神始,去往洞外投胎,让其度入红尘成人,得享红尘悲欢。
读到这段文字你是不是会想起《红楼梦》的开篇,一僧一道引顽石入世历尘世万般滋味。

《孟婆传奇:南葵篇》也是用这样的方面说起这任孟婆南葵的前世今生。虽说是传奇,无不折射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与道家的哲学理论。
姬仁宣淡淡一笑:「所以,修行也是修身,此身是肉身,也是本心,身心合一。是为诚,拆开来就是忠恕、是中和、是三纲八目、是君子之道九德、是礼仪三百、威仪三千等等。合起来,在本心,就一个字『诚』。想来诚自心中,学而养之,知止、能静,是其修行发端。格物、致知,是其修行入门,正心、诚意,浩然之气日有所长,是其修行有成。『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其外功而已。内德既已立,外功看时运。修身法门遍天下矣,遍天下而不觉,百姓日用而不知,是大法门,是真道德。孝悌友爱、诚信忠厚,以及各种耳熟能详的名词,核心就是做人而已。做人做事,一举一动,皆在修行之中,不需格外强调,已经如空气浸入心中。修身若有成,则是不惑、不忧、不惧、无怨、无畏、无悔,能够随心所欲,是为逍遥境,是为无量光,是为正大光明,是为殊途同归焉。」
南葵认真的品味着他所说的一番话,半晌过后,却是缓缓摇头道:「一个不舍得奉献慈悲的人,又怎会是一位仁者呢?仁者理应是诚恳的爱别人、恭敬而不争、遵从伦理道德、不会有害人之心、不会暗中忌恨别人、不会嫉妒别人,甚至没有伤感忧愁的心思,也不做阴险的事情,更没有暴虐的行为。他的心情舒畅,意志和顺,气象平和,欲望节制,行事简易,秉持正道,因此他的生活平顺容易,与理相和而没有冲突。这样做,才叫『仁』,才是『慈悲』。」

《孟婆传奇:南葵篇》通过对“婴灵”事件的追查,也大抵让我们明白,大爱有杀戮为更多的人的平稳顺和,小爱的执念也会引出苍生的大劫。有时善恶很难用一句对错来说清楚,只是事出有因,不同的选择会有不同的结果。
红尘无情也有情,善恶终究难分,未必除了善便是恶,总归没有极端的好坏,每一个人,从君主到草芥,总有各自难安的苦衷,并非黑白分明才是唯一的信念,若是走火入魔唯一事信奉,那便成了执念。」
全文在大事件发生后都会有雪景的出现,除了覆盖事情真象,这也是寓意着新的开始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