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浅谈数字货币估值逻辑

浅谈数字货币估值逻辑

作者: 行虑 | 来源:发表于2018-08-22 17:17 被阅读133次

    最近对数字货币的估值逻辑很感兴趣。在这个跌跌不休的熊市,所有数字货币都在寻底,为什么有的币会一直下跌创出新低,另一些币就在一定的位置开始了底部盘整,探讨清楚其中的道理,或许就可以在这个熊市开启价值投资的抄底之路了。

    下面,我会介绍观察到的几种估值逻辑。

    1.挖矿成本

    BTC的挖矿成本是最常见被提及的估值逻辑了。挖矿成本=矿机折旧成本+电费。当币价跌到矿工的挖矿成本附近时,矿工的卖出意愿会大幅降低,因此大家会普遍将挖矿成本作为BTC的底部支撑价格。这一估值逻辑从BTC的几次大周期涨跌来看都得到了很好的验证,可信度较强。

    2.供需模型/费雪效应

    货币理论中的费雪效应有点类似于商品经济中的供需模型。在上一轮牛市中,ETH被广泛用于项目的众筹,ETH的总需求=项目方众筹总金额*项目方平均套现时间/365,ETH的总供给=流通ETH总数*ETH单价。很显然,总需求是等于总供给的,那么项目众筹越多,如果流通ETH总数大体不变,ETH的价格就会水涨船高。上一轮的ETH大牛市,很好的验证了该公式的有效性。也正因如此,在项目众筹冷淡的熊市,ETH的下跌幅度会远大于比特币。

    除了ETH之外,EOS也给自己的代币设置了广泛的使用场景和锁仓场景,就是希望通过改变供给和需求,来影响价格。不只是公链项目,像打车链这种鼓吹通证经济的项目,其代币估值逻辑也是在具体落地场景中的供需。

    3.现金流折现

    以BNB为代表的平台币开启了利润回购的新模式,这一模式中平台币更偏向于股权证明。因此,平台币的估值逻辑可以参考证券,通过未来现金流折现来计算,平台收入回购、投票上币的投票收益、项目空投代币等等不同玩法,都可以折算为当期的现金流,然后根据平台的发展情况设置一个可靠的乘数(即PE),就可以计算出平台币的公允价值。

    4.同业比较

    这也是一种传统金融业常用的估值逻辑,专业的名词我忘了,大概的意思就是一个公司的估值可以跟另一个同行业的上市公司进行比较来得出结果。这一逻辑是去年的空气币最核心的估值方法,首先发行一个空气币,然后从技术路线、团队背景、投资机构等等各个维度与已经上交易所的成功项目进行对比,就可以得出“我们各个方面都差不多,估值也应该差不多”这一粗暴的结论。有一个很重要的现象就是,同一时期的新项目,众筹估值大体上在同一个价格范围内,因为大家无法精细化的区分各个项目之间具体的优劣,只能根据整体市场行情,给出一个差不多的估值。

    这也导致了各种评级媒体都把精力放在了评估项目方的技术路线、团队背景、投资机构等等方面,却忽略了以上这些都无法决定一个币是不是有价值这个最基本的问题。就像你用最先进的技术做了一个公益项目,项目完全没有收入,那么该项目的代币实际上是一文不值的。

    在熊市之中,以同业比较为核心估值逻辑的项目会逐渐转变为前三种更为可信的估值逻辑,所以很多本身没有价值支撑的空气币会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归零,哪怕他们在做事情、发利好、上新的交易所,但这些都不是能够给代币带来价值的。

    这里要额外提一句,上了新的交易所而暴涨事实上是符合逻辑的,因为更好的流动性是有溢价的。只不过实际操作过程中,因为消息会提前泄露,导致利益相关方提前建仓,真正上交易所的时候反而是利好兑现,主力出货之时。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浅谈数字货币估值逻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vfyi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