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耐基在《人性的缺点》一书关于“如何与人沟通”这个方面,曾经花费了许多笔墨告诉读者:想要成为一个好的交谈者,首先需要成为一个好的倾听者。其实我们设身处地思考一下,会发现每个人在迫不及待想和别人交流的时候。在表达自我上的愿望确实远比倾听者对方要强烈。同时,这也就造就了很多人聊天时的一个误区:只会滔滔不绝地讲和自己有关的事,却从来不去想想如何倾听对方的心声。
有个小伙伴曾向我表示,他很想成为一个好的倾听者,但是发现自己除了沉默和点头什么都做不了。不得不承认,我们都很喜欢那些懂得倾听,擅长聊天的人。在他们面前我们好像可以一吐心事,并且他们也会给我们很好的反馈,和这样的人聊天简直如沐春风。
傍晚在院子门口做地推,碰见一个朋友,是去年在院子里弹琴的少年。
我已经有大半年没见过他了。
去年深夏的一天夜里,我正在院子里散步,忽然一阵优美的旋律携带着被微风洗涤过的花香,闯进我的耳朵。“真好听!”我不由地发出由衷的赞美。不自觉地循声而去,一个少年正坐在花廊的木椅上弹琴。那晚的月色很皎洁,月光把他的脸的棱角刻画得分明而干净。
与他聊天中,得知他在一家琴行上班。工资不是很高,但每天可以练琴,这刚好是自己的兴趣所在。
他说自己每天晚上下班吃完饭后,在院子里先跑步,然后练琴,那段时间我也几乎每天晚上去院子散步。可是,偏偏没有遇见他,听见他的琴声。想来,错过了很多美好的东西。我说不过幸好你在,从你的琴声里我捡拾到了很多关于青春的东西。
后来我们相熟了。他常常唱宋冬野的《斑马斑马》“斑马斑马 你还记得我吗 / 我是只会歌唱的傻瓜 / 斑马斑马 你睡吧睡吧 / 我会背上吉他离开北方”。偶尔也会幽默地说:“丁哥啊,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
今天遇见他。我问他还在琴行上班吗?他说没有了,琴行关门了。那你现在在哪里上班?“跟着朋友搞装修,你看,手里长了好多茧。”他笑着伸出手。“不错,挺好的,也是一门很好的手艺。”我打量了一下他,比去年黑了,但成熟了。
这少年,弹琴也好,装修也罢,或者其他等等,只要用心去做,都是好的。
我很喜欢《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一句话:“不要轻易评判别人,因为不是所有人都有你拥有的优越条件。”世界上不会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就像世界上不会有两个三观完全相同的人。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不一样的地方。总有那么一种人,一听到和自己不同的意见就自我高潮,想着法的想说服对方认同自己的观点,甚至不惜把友好的聊天上升为带着火药味的争执。见到这种人我一般都礼貌的回复:“嗯,你说的都对。”然后赶紧跑路。我们每个人都讨厌这种想强行说服别人的杠精,所以我们自己也要学会把脚穿在别人的鞋子里,遇事不是想着去评判去说服,而是多想想别人这么说这么做的原因。知道的越多,越不容易钻牛角尖。我认为“包容”是倾听的一种核心能力,同时学会反思,才能更好地倾听。
“你认识我的时候,我知道替别人着想、习惯倾听,从不打断别人的说话,你没有经历过我的武断专横、不听任何人解释、我行我素的岁月。”请相信我,没有人生来就是一个好的倾听者,但思考和克制将会让你与众不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