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老了有时会生一种病——好为人师病。
病情较重的,说话做事浑身爹味儿,有机会就给人指点迷津,充当人生导师。自以为是在输出善意,帮助别人,其实别人心里未必感激。
有位博主总结得好:
当别人向我们求助的时候,我们帮助他,告诉他怎么做,这叫做教导;如果别人没有向我们求援,我们却主动告诉他怎么做,这叫做教训。教导会带来感激,教训却会招致怨恨。
鬼谷子说,勿以人之所不欲而强之于人,勿以人之所不知而教之于人。
实际上,主动帮助或教导别人,在别人眼里是一种炫耀,这种炫耀让对方认为能力不如你,他会觉得既丢面子又丢里子。
所以,帮助人教导人也要分清对象,看清状况,不然不仅帮不到别人,还招来怨恨。
做老师最容易染好为人师的毛病,这与其职业训练有关。规定时间内完成授业解惑,老师不得不主动喂食,虽说“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效果最佳,但时不我待,只能饺子面片儿一起下,先灌进去再说。
但作为学生,当堂消不消化都不会反感老师的热情教导,而离开课堂,对学生之外的人也热情指导,就难免热脸贴冷pG。
另外,做老师久了会把周围的人当成教学对象,常常下意识地分析对方存在的问题,然后根据自己的判断给人家开方子。
尤其老教师,仗着有些经验有点阅历,总按捺不住要主动指点别人,殊不知人心隔肚皮,这种热心帮助在年轻人那里很可能是倚老卖老,不但得不到感激,还会让被教的人以为你在训他,假如言语犀利,对方甚至会恨之入骨。
记得某学期过关赛,在评课环节,大家都是多说优点少提缺点,只有心直口快的王老师对新人一通大锤,提出了十多条改进建议,年轻人们表面虚心接受,但看得出眼神里憋着不服。
毕竟领导都在场,年轻人不想一出道就给人留下无能的印象。他们后来都远远躲着王老师,还给她起了个绰号——王嬷嬷。
所以,医不叩门,师不顺路,道不贱卖,法不轻传。
职场中老辈不要随便指导小辈,同辈儿更要谨慎,不是人人都有容人之量,也不是个个虚怀若谷。
有个搬抬货物的工人,因搬抬重物姿势不正确导致长期腰疼,新来的员工看到后,告诉他正确的搬货姿势,结果,三天后新员工被辞退了。
一般来讲,人更容易接受有名头的人的指教,很难听进同事朋友的良言,所以我们多数人只能靠试错积累聪明,所谓吃一堑长一智。
既然多数人都如此,就不要急着去做指路仙人,所谓天雨虽大,不润无根之草。大道虽广,不度无缘之人。只有当别人真心求助时,你的帮助才有意义。
![](https://img.haomeiwen.com/i16701966/7334f20d943b8a88.jpg)
(141)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