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容小主发文:《 从容小主1000天800字打卡群,六月底将清空所有数据,不断清空,方能进步》,敲黑板的内容全在以下黑体字里:
一、还是说重点吧,每个月,请大家把自己的数据记好,群里只统计当月数据,进行评优处理。前期的所有数据清零,就是为了告诉大家,别躺在过去的数据上觉得自己很厉害。不断清除过往,才能轻松上阵,才能继续前行。
二、这个月底进行序号微调,因为前面的空位比较多,会把后面的序号人员往前调,这样前面的人就都有邻居了,避免俺家娃娃寂寞不是?
三、统计表从七月份开始,只是一个单表,记录每日打卡数据,每月最后一天,进行数据统计评优处理。评优时间不再转月,当月事当月毕为好。最后一天打卡时间截止到中午12点,超过时间的数据不做当月统计。
四、每个人的时间都是宝贵的,打卡与评奖只是一种形式,会根据群内的情况随时调整。有必要会维持一段时间,如果没有必要时,也会停止毫无意义的形式的。
五、重申一下:这个群进入现在有门槛,100贝打赏我文章+一篇800字以上《我眼中的从容小主》记叙文。如果这些完不成,免谈入群。
阅读群规,理解并调整思想认知与行为:
第一点,3月份入群后,我就用了一个笔记本,记录每个月写的文章时间、题目、字数,这样方便自己写总结和计划。坚持做好。即便以后想研究一下自己写过些什么文章,还可以写些什么文章,这也是参考。“清除过往,轻松上阵”,不能留在数据的表面,要真地去写,努力进步。
第二点,打卡群的电子表格,因为我的名字在后面,一刷拉两下就到后面去找,偶尔地看见空位。心中有不爽感觉的是刚好自己的前面有一个或两个空位的人。人都是有规则意识和整体意识的,看见空位,心里就会有点空落。这样处理很好!这些空位都是因为某种原因离开的人的编号,他们既己离开就再不返回。一直留着,也不是虚位以待,后来的人从表格后面编号更符合后来者心态。
第三点,评优的文章截止最后一天12点,超过12点不在当月统计。我有一次就是超过12点,字数转下月了。既然以前已经说过了,大家都自然遵守了,我也不例外。这应该对大家都是容易做到的。
第四点,打卡和评奖只是形式,实质内容是督促大家进步、坚持写作。我认为还是要督促,因为写作本来就很难,如果不结伴而行,很多人都会因为少了监督和竞争,最后如风吹落叶而去。我本人打不打卡和评价没有什么关系,因为我已经养成了坚持日更的习惯,我即使离开本群,我也会坚持日更下去。
第五点,新入群人的要求,800字文章一篇并给群主打赏100贝。
总之,写作就是写字,难在坚持日更。写到这,我想起一个笑话:从前,有一个秀才,有一天伏在案头作文章,因为作不出,皱起了眉头,唉声叹气,样子很苦痛。他的妻在旁嘲笑他说:“看你作文章的样子,比我们女人生产还苦呢!”秀才答道:“这当然!你们女人的生产是肚子里先有东西的,还不算苦。我的作文章,是要从空的肚子里叫它生产出来,那才真是苦啊!”古代秀才之苦,那岂不是我们现在写文章之苦吗?肚子里没有货,非得要弄出一点货来,那不是把自己弄死吗?写这一篇文章真的就这样难吗?那为什么别人写得很轻松?首先要承认他的知识比自己多,或许他的方法比自己更先进一些。人家有先进的方法,干嘛不学呢?没有人天生就知道的,后天可以通过努力学会的。
我们每天就焦虑写一篇文章,这是很正常的。这种焦虑并不是我们普通人才有的,作家也是有的。阎连科的《写作焦虑,是一个作家写作的种子》很好地回答了这个问题。“拉美一百年的历史,充满了动荡和不安,充满了神秘和未知的黑洞,可那毕竟是过去的事情,就像沿河而下的流水,过去了就决然不能回头一样。然而,马尔克斯却偏偏为这些过往之事,长时间的坐卧不安,辗转反侧,直到他可以坐下写作《百年孤独》为止;直到他终于在某一天的驱车途中,忽然想到‘许多年之后,面对行刑队,奥雷良诺·布恩地亚上校将会回忆起他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后,慌忙返身回家,坐在书桌前边写下了这部小说开头的两句话为止。”作家的焦虑消失了,他在“过去--现在--将来”的视域,写下了一个伟大的小说开头。“莫言为一幅荡动不安地高粱地的起伏画面而写了新历史小说《红高粱》,贾平凹为清冷寂静的“清风街”写了现实题材的小说《秦腔》。为什么会是这样?就在于焦虑其实不是突然的,而是长期积蓄的。”我在这些写作焦虑后面,看见了生活,看见了积累,看见了文化。可以说没有生活,没有积累,没有文化的洞见以及一颗悲天悯人之心,是无法写作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