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岁,相亲50多次,单身8年。某栏目一位女嘉宾神情落寞的说道。
主持人:你长得这么漂亮,唱歌又唱的好,怎么会找不到男朋友呢?
女嘉宾:我也不知道,可能是我的那个人还没有出现吧。
主持人:你想象的那个人是什么样子的?
女嘉宾:收入不能比我低吧,长得不能比我丑吧,工作不能比我差吧,身高不能太矮吧。
这样一听,就知道这个女嘉宾注定被剩下来了。学过概率学的朋友都知道,看似都是很一般的要求,都要求达到上述条件的1/4以上,4个1/4相乘那么就变成了1/64(约定于0.015625).也就是说在一百个适龄的男青年中只有一个能满足她的条件。
根据著名的“邓巴数字”:人类智力将允许人类拥有稳定社交网络的人数是148人,四舍五入大概是150人。天使投资人李笑来也说过“事实上,每个人在适龄期间,能够足够深入了解的人数不超过150人(包括同性),这还没算另外一个因素,对方也在挑”。
选择和谁谈恋爱,选择和谁结婚,选择上什么大学,选择读什么专业,选择在什么城市生活。所有重大的人生决定都来源于选择,所以知道如何选择很重要。
1.到底是什么在决定着选择?
老师讲:同学们,大家把高考一诊试卷拿出来,今天我们讲选择题。
同学们拖拖拉拉的在课桌上面翻找卷子,嘴里嘟嘟啷啷的说着:选择题有什么好讲的嘛。
老师道:你们知道做选择最重要的是什么吗?
同学们:三长一短选一短,三短一长选一长。如果都差不多长短,那么就选B。
老师叹:你们说的也对,但是那是在紧急情况下,今天我们讲一般情况。
同学们:那么是什么?
老师道:比较,比较那一个选项对于题目来说更重要。重要不重要,永远靠比较。
比较的是价值观,价值观就是什么更重要,什么最重要。
选择中的两个选项如果一个好一个差,或者两个都好,两个都差。那么选择的时候根本没必要纠结,选择的纠结在于每个选项都各有各的利,各有各的弊。
有人经常问,毕业以后我是去北上广深好,还是回家乡的小城市好。毕业以后我是考研好,还是就业好。就业的话,我是去大公司就业好,还是去小公司就业好。这些问题都没有固定答案,这些问题和每个人的价值观有关系。
去北上广深会面临生活较大的压力,但是各种新奇繁华的东西你都可以享受。回家乡的小城市生活压力较小,按部就班、平和安稳的生活你都可以得到。帝都产品经理“萌萌有神”:去大公司工作,可以了解到不同部门的配置和工作流程,可以为你自己的职业发展选择一个方向。去小公司工作,意味着你早期就可以承担重要的责任,并且接触到多种类的业务。
你知道对你来说两个选项中那一个选项的利更重要,那一个选项的利最重要。你就会根据自己的价值观,比较着选项进行选择了。
2.该如何进行选择,或者说选择的方法论是什么?
男朋友:亲爱的,今天晚上我们吃什么呀?
女朋友:随便。
男朋友:我看见大众点评上有一家火锅店人气最高,应该还不错吧。
女朋友:火锅吃完身上全是味道,不去。
男朋友:快到这个月底了,工资快花光了,不如我们去吃经济实惠的套餐吧。
女朋友:每个月底都吃套餐,真是受不了了。
男朋友:那就去一家大众点评上口味最佳的梅菜扣肉饼店吧。
女朋友:我们的晚餐呀,就吃这个。还不如自己在家里煮饭呢。
男朋友:那就去我们经常去的那就距离最近的干锅店吧
女朋友:好吧,反正走两步路就到了。
当然啦,这就是网上流传的刁蛮女友的一个笑话。不过这个男朋友每一次的选择都是按照某一个条件来进行选择的,分别是人气最高、价格低廉、口味最佳、距离最近。每一个人在进行选择的时候,都是通过设置相关条件,根据条件对相关选项进行筛选得到的。
所以李笑来说选择的方法论就是:添加必要的条件。
举个栗子:
每个人每天早上起来就要面临今天需要做什么事情,今天做什么事情是一个选择。
添加必要的条件:重要、紧急。
逛商场买什么样的衣服,买什么样的衣服是一个选择。
添加必要的条件:使用、适合。
快来试试这个做选择的方法论吧,让你和我从认为自己没有选择,或者盲目选择中进步一点点吧。愿我们都越来越会选择,越来越能为自己和他人负责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