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题目中出现“幼小衔接”其实有些不够恰当,我是个粗人,只能就现象而现象,有感而发而已。再者,我也没有这个方面的成熟的想法,更没有成功的实践和认知,只能就事论事而已。还有,我也实在想不到更合适的题目来给今天的“遐想”命个名,那就当拿它来充当个“噱头”,博博眼球,赚个流量吧!
在楼道里“漫游”,顺便听听课堂上老师的授课情况,再顺便观察一下孩子们的听讲状态,看看昨天会后改进状况如何。突然,童童的奶奶的身影进入了我的视线。
童童,连续一段时间了,每天都是哭闹,有几次是被抱进来的,也有因为哭闹挣扎太厉害被抬进来的,也有被拉手拉进来的……今天上午我开会走的时候看见门卫陪着他在大门口等奶奶。下午,就在校园里看见了他还有他的奶奶。
和老人家聊了一会儿,也从中对童童的情况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孩子是个好孩子,一岁起就跟着奶奶,幼儿园是在村里上的。一下子来到这么大的校园、遇到这么多的同学,孩子心理上是会有落差的,不适应也能够理解。从昨天孩子不让抱他,原意被拉着手进班就不难看出孩子也很讲理。
孩子这次答应老师和奶奶,让奶奶陪他两天。说话的间隙,我看了看教室里的童童,背挺得特别直,很认真地在听课。我安慰了他的奶奶,我也表达了对童童的相信与肯定。奶奶一个劲儿地表示给老师和学校添麻烦了,我也一再给她说没事儿,这是我们应该做的,孩子嘛,都会经历着这样的阶段,只不过有些孩子明显,有些孩子不够明显罢了。
幼小衔接这个问题,真的是一个值得思考和认真研究的课题:
新生入校的心理调适方面:家长、学校、教师都分别要做什么?
课堂教学方面 :游戏化教学在低年级课堂上落实的怎么样?教师的语言表达、课堂组织能力对孩子身心的影响?
在校时间:有没有必要从入校那天就开始一整天的学习生活,能不能让孩子们适应几天、熟悉了班级和校园再开始?
课题研究:能否不流于形式,真正的落地,惠及教师和学生?
……
道阻且长,且行且思,且行且努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