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是客观的,又可说是主观的,每个人看到的世界相差甚远,甚至截然不同。
我今天忽然想,为什么这个世界上会有心狠手辣到极点、或是虚伪、无情的人?
为什么这个世界上有的人经历无数磨难,却能始终心怀光明和希望,能不因苦痛变得怨毒冷漠,能抱持着天使般的宽容和勇士般的坚强走到生命终点?例如《上海的金枝玉叶》中的戴西。
而有的人呢,在接踵而来的巨大人生悲剧的漩涡中被击垮、消沉,从正直走向堕落,有如骆驼祥子。
关于爱情,有无数人说世上并无真爱,它只是个谎言,也有无数人终身信奉真爱,比如我。
所有的差别也许只是因为,人们眼中的世界完全不同,每个人都是用自己曾拥有过的经历构筑的三观所引发的态度去对待这个世界、评价这个人间。
如果一个人在三观形成之前几乎从没被善意地对待过、被爱过、感受过幸福,从未见过天堂的光,他又怎么去自行假象和虚拟出希望、美好、爱。。。这些对他来说简直是天方夜谭的事物?
他只能从自己周遭的阴暗中汲取阴暗,只学得会以牙还牙,哪怕人的天性中多少都带着上天赐予的光,倘若再无任何后天从他人身上得到的爱加持,也扛不住这缕真善美的光日复一日被消耗殆尽。
我坚信那些感受过越多幸福的人,在黑暗中越能忆起这种温暖,从而对未来的光明抱有更大期待,也有更强的力量去战胜眼前的痛苦。
所以一个人在童年少年时代如何被家人、社会对待,几乎决定了他的性格、品德,从而决定了命运。
有这么一种观点:那些最坚强、高贵的品格,更容易从早年丰沃的土壤、明亮的阳光中培育出来的,我很赞同,而且我理解的这种丰沃和明亮,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更是精神上、心理上的,它包括了亲切的感情和得当的教养。
那些有明显心灵创伤、人格缺陷、对特定事物的疯狂向往、乃至于有丧心病狂行为的人,无一不是能从他们早年的生活中找到根源的。小时候不缺失的,成年后才容易视如等闲,不易因孜孜以求之而放弃原则、不择手段。小时候的恐惧、焦虑、压抑,一生都难逃脱阴影。
人生来就毫不平等,有的人在起点时携带的是另一些人终其一生也不能圆的梦,有的人从未感受过阳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