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产品经理的视角来看人
改变一个人,那是非常难的事情。在开始长期关系之前,如何有框架地去观察一个人,进行是否适配的判断,是更关键的。
你的情绪,一定会被你最有感觉的那个点牵制住,所以就会有强烈的认知偏差和情绪偏差。并且在你没有强烈感受的那些地方,还会有大面积的认知盲点和思维遮蔽。产品经理则是有一个完整的框架体系来看一个产品。
人和产品的五个层次
第一层——感知层:是你看到的一个人的样子,他的相貌、举止、着装。
第二层——角色框架层: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角色里,并且被角色驯化。
基于表面的感知,基于角色化的接触,都是非常浅层的关系。也就是说,咱们日常和人的接触多半都是浅层关系。
如果用我们产品经理的专业术语,这个叫做只抓表面数据,这种用户研究行为其实是非常低级的。如果是只能抓表面数据的产品经理,肯定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产品经理。
第三层——资源结构层:它可能会包括了一个人的财富资源、人脉资源、精神资源,每个人其实都是不一样的。资源结构会推动每个人,去往不同的地方。
一个人的内核,就是他的存在感
第四层是人的能力圈。
第五层是一个人的内核,就是他对自己存在感的定义。
就是他对他自己为什么而存在,到底是怎么感知的。什么状态下,他的存在感得到了充分的满足?什么时候他让他不爽或者烦躁?存在感之于人就好像生存之于动物一样,是触发情绪和推动行动的开关。
所以一个人为什么奔波、焦虑、不安,机关算尽,上窜下跳?其实是因为他的存在感还没有被满足。所以,就像是生存在驱动动物奔波撕咬一样,对存在感的寻求,以及不安全感,也在驱动男人、女人思前想后、废寝忘食、找人找事找钱,去满足自己,去确认自己的存在感。
一个人是为了不断地强化自己的存在感,在左冲右突里扩充了自己的能力圈。如果一个人的存在感满足了,其实他的能力圈就不会再扩充了。因为扩充能力圈其实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
所以,如果你明确知道自己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存在,你就会不断地改变自己的能力圈,改变自己的资源,然后甚至改变自己外在的样子。
没有任何一个人是完美适配另一个人的成熟产品,你需要看到的是一个人能够持续让自己变化的内在的动力。然后在漫长的不确定的未来里,明确你们两个人是不是能够一起拥抱不确定,拥抱变化,在变化中变得成熟,彼此适配。
这个时候,我们再想一想,你对人的这五层:感知层、角色层、资源层、能力圈和存在感。你最在意哪一层,你最不能忍哪一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