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岁刚好是上幼儿园小班的年龄。家长们会发现,为什么有些孩子已经很懂事了,能理解别人的想法和自己是不一样的,而有些孩子还懵懵懂懂。科学家对大脑发展的最新研究再次证明儿童心理发展的理论,孩子的发展与年龄成熟有密切关系。
研究说明,在3-4岁之间有一个重要的发展突破:孩子们开始去判断别人的想法,理解别人的观点和我们的观点是不同的。
在大脑中存在两个重要的区域,一个是颞叶背面的一个区域,它让孩子可以意识到他人和思考他人的思想;另一个是额叶,这个区域让人们在思考时保持一定的抽象水平。在3-4岁之间,弓状束完成了对这两个区域的连接,帮助人们了解真实的世界和其他人在想什么。于是,4岁的孩子终于获得了设身处地为他人考虑这一惊人成就的生理基础。
有趣的是,这种新能力与其他的认知能力,比如智力,语言能力或冲动控制是完全独立的。所以,如果你的孩子还不太懂得为别人着想,或者不善于预测别人的想法,或许你和其他大人该做的,不是给他们扣上“自私”的帽子,而是再耐心等等他的成长。
但是有一些孩子,毫不夸张地说被父母宠坏了。家长往往以“一切为孩子好”为理由,太过于迁就、呵护、溺爱孩子,同时,家长不懂得亲子之间进行感情沟通,一切活动围绕孩子,不提醒孩子考虑他人感受,不要求孩子体谅他人的行为,小哲如果从来接受过这方面的教育,就不能够把责任完全推给孩子。家长教育孩子的失误是造成孩子行为自私的重要原因。
还有一种孩子,他们的行为就是自私的。他们心里明白别人的感受,但想到自己就要损失的利益时,就不想体谅别人了。这样的孩子不愿意自己吃亏,不惜损害他人来满足自己。
当孩子出现这样的情况时,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的教育呢?
方法1:游戏法教孩子学会换位思考
当孩子学会“换位思考”,能够考虑他人感受、体谅别人时,就会为自己的自私行为感到羞愧,避免许多的烦恼和不愉快。在此过程中,孩子就能够享受到成长的快乐!
方法2: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独生子女在学校或许可以做到同学之间互相友爱、互相帮助,但在家庭生活中没有兄弟姐妹,家长又一味地谦让,孩子就容易以小卖小,不讲道理。家长用“表扬教育”,或者唠叨,说教,孩子都不在意,可以适当地运用“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方法,在不伤害孩子自尊的前提下实施“惩罚”。
方法3:适度的冷落以示惩罚
孩子处处以自我为中心,不考虑他人感受、不体谅他人的毛病,并非一朝一夕能够改掉的,作为家长要有更多的智慧,根据孩子的不同表现,采取不同方法进行教育。孩子受到惩罚,改正错误以后,家长要适时的对孩子进行言语和行动的肯定,不要让孩子感到自己真的不受重视了,被忽视了。让孩子明白,他之所以受到冷落,并不是他因为他是个坏孩子,并不是家长不喜欢他,而是不喜欢他做的事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