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朋友买保险,找了东家比西家,一轮下来找了不下5、6个代理人,基本上排名前10的保险公司基本都过了一遍,最终还是再考虑考虑,自己搞的精疲力尽,保险最终也是没有买成。
这是普遍问题,不是个案,保险选择综合症,为啥会这样呢?一是历来已久行业诟病,代理人追求业绩,不从客户风险利益出发,从自己收入利益出发让客户不相信,这是选人综合症;二是现在自媒体等信息泛滥,同业之间的信息误导,说这家公司产品是个坑,那家公司产品保费贵不划算等,让客户都不知道谁说的才是对的,这是产品选择综合症。
所以大家才会一家家对比,这也是好事,大家保险意识强了,不会跟着保险代理人或保险经纪人的思路走,多少听多了也能听出些门道来,逼着客户变成专业,或许比一些从业人员更专业。买东西一定要比,而且要货比三家,有对比才能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样的,但很多人不知道比什么,谁家保费便宜、谁家病种多、谁家可以转年金等,中国保险公司上百家要比到什么时候?保险公司新产品也不断在更新换代,要等到什么时候?
保险还是具有它的专业性,比来比去也只是产品的某款产品的对比,单一的产品思维,而不是解决风险问题思维。告诉大家一些小技巧:
一、比产品更要比服务的业务员
买保险产品在没有遇到自己合适的保险代理人或保险经纪人时,一定要找三家公司的产品来对比,有比较才知道各家产品的优势和劣势,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保险产品。而且对比不能瞎对比:
1、比公司。要找三家同样规模的公司,同一实力和同一规模的保险公司才有对比的意义,就像买车,用宝马和夏利去比没有可比性。
2、比险种。比如病种、病种定义范围等。另外有些公司做的全家桶,一个主险附加N多附加险,怎么和另一家公司单一险种对比?可以抽比剥茧,去掉多余的附加险,露出它的真面目。
3、比性价比。同样的保额或同样保费。这有在相同的保额下保费是多少?或相同保费下我能买多少保额?这样一对比产品的性价比就出来了。
对比产品的过程也是选人的过程,产品是死的,人是活的。保险是为人服务的,是为我们转嫁未来可能发生的风险造成的经济损失。单一险种解决单一问题,专业的事需要专业的人来做,怎么针对家庭结构、家庭收入支出状况、家庭人员健康情况等综合因素,找出风险点,开出“药方”再相应的配“药”,而不是直接卖“药”,这就是专业代理人或专业经纪人的作用。识人很重要,有几点原则可以甄别代理人或经纪人是不是靠谱、相对专业的:了解从业背景、了解专业背景、做产品说明的时候是否夸大保障利益或收益、是否做虚假承诺等。
二、看保费和保额的杠杆比例
一个朋友在我这买保险,一会嫌保险贵,一会嫌保额低,一会又是不返本,一会又是不保终身的。像我朋友这样的人忽略了自己的年龄对费率的影响、自己的家庭经济承受能力、自己的家庭风险点在哪?风险高发会在哪个阶段?正确的打开方式是:看保费和保额的杠杆比例。
怎么理解呢?就是用最小的钱能买最大的保额,花小钱买大钱。我们首先要了解些基本的保险逻辑,年龄越大保险费率会越高,因为年龄越大发生风险的概率越高;重大疾病险男性费率相比于女性要高,因为男性相比于女性更容易发生重大疾病概率高;而相反年金产品女性费率相对会比男性要高,是因为女性要活得比男人长,所以领取年金的时间要比男性长。另外就是终身的要比定期的费率高,保障全面的比单一的费率要高,返本型的保险比不返本的保险费率要高。
知道这些基本的逻辑,我们在配置保险产品的时候就不会纠结一定要终身或返本的,而是要把目标定位在解决风险的本质上,这要目标对了,才能实现花小钱买大钱。打个比方来说:一个年收入10万,40岁男性,家有妻儿和老母,从双10原则(保费支出占年收入的10%,保额是年收入的10倍)来说,这位男性理论上说年交保费1万元比较合理,保额得100万。如果不合理配置,单这1万保费购买保障终身重大疾病保险也只能买的20-30万保额,我们先看看这位男性的风险点一是本人的重大疾病风险,因为年龄40岁,又是创业期,加上生活环境、工作压力、吃的喝的不健康、呼吸的污染空气等因素,发病概率很高;二是自己对家庭要承担的家庭责任,因为在家里就是一位“夹心族”,对上父母的赡养,对下子女的抚养,对妻本身平等的照顾,家庭责任重大。所以在配置保险怎么用这一万换大钱,保障又能全面?知道前面我们说过的保险逻辑就很好解决了,购买定期的寿险100万和意外险100万,定期的重疾50万和600万额度住院医疗险,保障全面保额高,真正小钱换大钱,用1万就换来850万的保障。
小钱买大钱是智慧,自己不擅长的可以用自己的慧眼,寻找一位值得信赖的专业保险代理人或经纪人,让他帮你做专业的事。别让保险成为自己的负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