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朱熹)读书法》——非其本人著书乃弟子汇编而成,犹如《论语》。
其书中推崇并引用北宋黄庭坚《与李几仲》说读书法:“大率学者喜博,而尝病不精。泛滥诸书,不若精熟于一也。有余力然后及诸书,则涉邋诸篇亦得其精。盖以我观书,则处处得意;以书博我,则释卷而茫然。”
意思是说:“大抵现在求学之人喜欢博览群书,但问题则在于不能专精。泛泛地看很多的书,不如精心熟读其中一本。熟读一本之后,还有多余的精力,再去看其他的书,那么涉猎的其他书也能精通。一本书一本书精心熟读,那是我在看书,处处都能受到教益;泛泛地去读,那就成了靠堆砌书来显示自己的广博,放下书卷,自己还是茫然无知。“
老子亦有云:“少则得,多则惑。”
朱熹广为人知的读书有三到:眼到、口到、心到。后来胡适先生谈到读书的方法对于读书求”精“又加了一个到,谓之:手到。
清代画家郑板桥的”求精求当“,他说:”读书求精不求多,非不多也,唯精乃能运多,徒多徒烂耳。“ 意思是说要选书精当,然后潜心精读。
现代著名教育家徐特立教育青年人:读书要”贵在精“, 不要光着眼于数量,而要高质量地精读。要抓住书中的精华,抓住事物的核心和本质。
学校里老师也会较我们如何精读,重要篇章段落要精读,并概括其大意。
小书童(才疏学浅不敢以笔者称)脑海里不禁浮现: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经典总是长存的,精读从古至今都是名人读书的不二法门。那么我们现代人是否传承着这经典到了太过于普通的读书方法呢?我看很少,小书童也在努力之中。
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要精读?如何精读?
为什么要精读?
首先强调下精读的概念:指深入细致地研读。对重要的文章和书籍,要认真读反复读,要逐字逐句地深入钻研,对重要的语句和章节所表达的思想内容还要做到透彻理解,这就是精读。当然精读中总是要伴随着思考的,孔夫子两千多年前就告诫我们:”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其实但凡”为什么“的问题,我们学会问自己“为什么不。。。呢?”,这样也许会更深刻,会让自己有所反思。
为什么不精读呢?我们是否深刻的反思过,我们真正对于一个话题、专题或主题有多少了解,且不说见解了。我们生活于信息海洋中,四面八方的信息海水几乎把我们淹没了,再加上知识的碎片,刮得你体无完肤,鲜血淋漓,很容易导致我们精神失常甚至”灵魂死亡“。
小书童总觉得让人们心甘情愿做一件事情,非得在思想上让其信服,否则容易朝三暮四,见异思迁,所以一定要在思想高度上认可和坚定读书之道——精读。
今年很热的一个词汇:”匠心“。不为繁华易匠心,是一种倔强的坚持,匠人以”技“养身,更懂得以”心“养”技“,而能成就经典的传承和不朽的佳作。
读书亦然,精读更是需要一颗匠心——专注、专业、专攻。专注了才能专业,专业了就是半个专家,专家就有追随者了,后面大家就知道了。大前研一在其书《专业主义》里有深刻的剖析,个人来说想要摆脱平凡落后必须让自己变得专业起来,否则别无他法 。
如何精读?
个人的想法归结,深度不足浅显有余。
选主题。以自己目前从事职位相关或者兴趣点来定主题,不断问自己:“你想在哪方面变得更专业?“,以小书童为例这些年来也积攒了不少书,用积攒而不是学习就可知,我的书是来装饰书架的,我的知识也是完好保存在书里保存在书架上,从来看书都是走马观花,今天关心这个明天关心那个,今天读历史明天读经济后天决定专心学英语,如此反反复复,没有一点收获。
工作了才有意识地阅读专业书籍,但也只是浅尝辄止更不懂系统化学习,而当我读到《如何阅读一本书》后,我才如梦方醒——小书童想在如何阅读这个主题上有所探求并好好分享。
选书。至少选择5本以上有代表性的认可度较高的同主题书,也许你从来没有试过一次性读多本同一个主题的书籍,想象下在A书中提到了a话题,在B书中同样提到了a话题,同样在C书中也提到了a话题而且相比论述更加完整和实用,不觉得很欣喜吗?
做笔记。关于这点小书童建议大家学会思维导图法,可以帮助思考和记忆,长此以往可以有效建立和扩充我们的知识体系,一个人最强大的能力就是他(她)那张知识网络,知识可以予取予求。
实际运用。赵周老师的拆书帮可以帮助我们将知识有效运用实际工作和生活,这也是我们读书的一个目标所在。
朱子有言:“今所以记不得、说不去,心下若存若亡,皆是不精不熟之患。”又说,”凡读一本便要精这一本,一本看得精,其它书亦易看。“
古人的读书智慧在于今天依然时鲜,小书童也不厌其烦地告诫自己:用匠心精神去精读!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