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亥,正月十五,元宵节。
当我把视线从电脑屏幕抽离时,窗外的世界已是一片灯火阑珊。街上行人如潮水般来去,只为一睹电子烟花的绚烂。元宵做为春节尾声,既让人有赖床般的不舍,又捍卫着国人骨子里所剩无几的仪式感。
农耕文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长期实行宵禁制度的封建社会,入夜便是天地俱静,万物伏隐。但一年里有那么一天,人们光明正大、花枝招展走上灯火通明的街头欢愉达旦。“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李清照笔下这个需要用心记住的日子便是元宵。一年一次的好奇和悸动,掺杂着夜的迷离、灯的烂漫,不知上演多少故事。
这样的日子,敏感的文人往往能拾得最好的诗句。
熙熙攘攘的人群中,辛弃疾遇到了“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的女孩——“糟糕!是心动的感觉!”急忙回身,却只见一片人头攒动,失了魂儿的词人四下奔寻,“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但有的人就没他那么幸运了。欧阳修斜靠在树下,沉浸在去年今夜“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回忆里,而今“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不由暗暗垂泪。如果欧阳修是触景伤情,那刘辰翁就是目之所及、皆为义愤了。作为南宋遗老,眼前的“铁马蒙毡”,耳边的“笛里番腔”,怎堪听看,挥杖怒斥“不是歌声”。其实,歌还是那歌,只是国不再是那国罢了。
日复一日的时光本是没有意义的,但天道无情,人却多思。节日作为平凡人生周而复始的“地标”,让你在感受时间滚滚向前的同时,也让过往在这一刻反复叠嶂。因此,是人赋予了节日五味杂陈的意义,是辛弃疾的喜、欧阳修的悲、刘辰翁的怒,你和我,一起成就了这场盛大的人间烟火。
不信么?你看,这个还在码字的人好像条狗啊!
![](https://img.haomeiwen.com/i8544863/b7debd3334726363.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