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比较忙碌,刚刚出门回来,周末还要出差。
昨天我的大学同学给我打电话,上学的时候我俩关系不错,有什么事情都会一起商量。毕业以后呢,他进到了一家国企,随着网络的发展和重要性加大,他觉国企对互联网的重视度不够,来问我要不要离开国企?
然后他还投了几家。没想到竟然有一家面试通过了,还是行业内不错有口碑的互联网企业,融资到了B轮,入职以后做内容运营,主要就是文案,收入跟国企差不多。
但是,他纠结了。原因是自己工作的这家国企最近也想在互联网运营上发力,他的项目得到了重视。到底是留在这家国企,还是去那家民企?
他必须要在一周内做出选择。
这是一个伯仲之间的选择。如果那家民企是BAT小米滴滴,他肯定义无反顾去了。如果国企的上司一直是他佩服的那个(上司在三个月之前换了),他也就踏实在国企跟党走了。
但这些“如果”都不存在。
接到他的电话时,是那家互联网公司给的考虑时限的最后一天,也就是说他必须做出一个选择,他希望我给个建议。
因为我的时间也很短,根本没时间去比较两个公司的具体情况。更不可能像咨询一样去填表等等……当然如果能够了解越多,就越能明确知道进入公司的生活是怎样的。
没办法,我想到之前看到的一篇文章,里边有这样一句话:
假如这两个选项,到了两、三年以后,你分别都后悔了,那会是什么样?你觉得哪个后悔更能忍受一点?
有人可能会问,那你为啥不拿美好的未来做比较。比较一下同样是两个选项,假如未来都很美好,哪个更激动人心?
人们对未来的决策思路分两种。
1.愿景导向,就是未来有个很美好的愿景,为了这个愿景,再苦也要选。用鸡汤的话说:『自己选的路,跪着也要走完。』
2.后悔导向,就是未来不一定好,但我们做个选择的目的是为了不让未来后悔。
愿景导向的人不会在选项上纠结。他们往往都是『傻大胆』,选了就选了。所以他们很少来问知乎,更很少来花钱找我做咨询。
能纠结的人都是后悔导向。一个人纠结,无非就是怕选了A,结果一切不如意,非但不如意,还好多打击,肠子悔青了;选了B,同样各种不顺心,遗憾一辈子。这不都是怕后悔吗?
美好A跟美好B往往很难做比较。
一个快速成长的互联网主管,跟一个快速成长的投资公司经理,哪个更有成就?太难比了。
或者根本不需要比较。都有成就,都好。我们的大脑很难区分幸福A跟幸福B。难怪托尔斯泰说『幸福的家庭都一样,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但痛苦A跟痛苦B往往可以比较。一个遇到创业失败的互联网主管,跟一个倍受挫折的投资经理,哪个更后悔?人人都有自己的理由和观点来说一说了。
请注意,我的提问是拿后悔A跟后悔B来做比较。坏的,只能跟,另一个坏的,比。
所以,当你面临几个选项,要在很短时间做出选择,而来回纠结时。
不妨问自己这个问题:
假如,假如这两个选项,到了两、三年以后,你分别都后悔了,那会是什么样?你觉得哪个后悔更能忍受一点?
提问跟着提问才更有力,越问越给人启发。这个问题的后边,我还会跟着另一个提问,这很重要。那就是——
“假如,你不想让那个特别后悔的后果发生,面对当下这两个选项,你会做点什么?”
这是一个让人积极主动的问题。你总能做点什么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