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来到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裂,全球很多原来如日中天的科技公司仿佛一夜之间就崩溃了,一些在各自领域里领先的IT公司也开始亏损,为了节约成本不得不裁员削减研发投入,但这样以来技术优势就日益减少,市场份额越来越小,最终大多数的命运就是被收购。
我们公司恰好就是那些在行业不景气的时期还有钱可以去收购别人的企业。这得益于公司创始人的前瞻性思维和对公司发展战略的超强执行力。依靠着一部分产品的多年市场销售积累,储备了大量的现金,然后又开始研发新的产品,开辟新的战场同对手展开竞争,在经过了激烈竞争把对手搞得精疲力尽但又一时难分输赢时,就到资本市场上直接出价收购,很多情况下,对手公司的董事会觉得这样的竞争态势最终会把公司拖垮,还不如现在就卖掉还能保住原来的投资。就这样,很多原来的竞争对手一家一家变成了我们公司的一个部门。尤其在2000年后的几年里,几家原来处于业界前几位的竞争对手相继被我们公司收购,我们不经得到了技术产品,还获得了他们原来的客户,通过这种战略,我们公司一下子排名到了业界的前三位。
正当大家一路高歌猛进时,公司的战略又发生大的变化,虽然经过多年后我们已经习惯了每年的不确定性,当时比较流行的一句话就是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但是这次的转变比较大。因为想大力发展一条产品线,以能够更深地介入到客户的业务,增加客户粘性,公司决定把这条产品线单独分出来成立一个团队运作。这条产品线原来也是我们在负责销售的,现在,原来的销售要选择留在原来的团队还是转到新的团队去。
当时正好是财年末,我因为已经提早完成了当年的销售任务,出去休假了。就在我悠闲地坐在酒店的阳台上欣赏着窗外的美景时,接到了老板的电话。他简短地告诉了我公司的战略变化,说他选择去新的团队,希望我也跟他一起去。我迅速思考了一下,留在原来的团队,那条产品线是公司的最强核心产品,销售起来比较容易,因为从市场份额来看几乎处于垄断地位;去新的团队,负责的产品线在市场份额上和竞争对手还有差距,面临的竞争会很激烈。从短期来看,留下来更有利,但是,作为一个外企的有经验的销售,我深刻理解个人价值对公司的重要性。如果一个产品很容易销售,那么对销售的要求就不会太高,随便换个人也不会有什么问题;如果这个产品很难卖,那么对销售的要求相应就会比较高,销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销售的个人价值显然更高了。
再加上我跟这个老板合作多年,关系相处得很融洽,同他一个团队去迎接新得挑战我很有信心,所以在电话里我很愉快地接受了他得提议。
在我的职业生涯里再一次作出了重要的选择,如今回头再看当年的选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