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中有画,
画中有影”。
…
国画摄影
归山深浅去,
丘壑雄壮美。
前枝衬远山,
不见桃源路。

晴云春光凝不裡,
胸怀一片总是强。
老树多姿环如宇,
仰看虚空誓满志。

“影中有画,画中有影”,
人们总是喜欢这样评价,
郎静山的摄影作品。
郎静山,
浙江兰溪人,
1892年生于江苏淮安,
他是中国最早的摄影记者,
也是将中国绘画的原理,
应用到摄影上的第一人。

郎大师一生酷爱摄影,
精研摄影艺术创作无数,
并将集锦照相艺术,
发挥地淋漓尽致。

看到郎静山的作品,
相信许多人的第一感觉是:
“这怎么可能是摄影作品,
明明就是中国水墨画!”

郎静山创立的集锦摄影,
在世界摄坛上独树一帜。
仿国画、重意境、师古法,
在形式上模仿传统国画,
题材和主题意趣,
多取自古画、古诗词。

是中国绘画风格,
和摄影技法的统一,
既具有个人的艺术风格,
又有着鲜明的中国特色。

从14岁起,
郎静山就开始摄影,
此后九十余年来,
相机就没离过手。
他曾说:
“拿照相机就是我的生活。”
或者“相机比太太还重要。”

纵观郎静山一生,
生于清光绪十八年,
卒于二十世纪末,
一百零三岁的高龄,
完整地见证了中国,
最动乱艰辛的百年。
从列强割据、推翻满清、
创建民国、北伐、抗日,
国共内战,到改革开放……

但实际上,
郎静山年少时,
摄影技艺早已声名远播。
后来长期从事记者,
及广告拍摄的专业生涯,
写实报导功力固然不在话下,
见识过的大时代悲欢离合,
更应不在少数。

郎静山的父亲,
喜爱收藏书画、
唱戏和照相,
而他自幼诵读四书五经,
研习诗词歌赋,
学习中国画艺术,
有着深厚的文学教养。

12岁时,郎静山在,
上海南洋中学读书,
师从李靖兰学习绘画、
摄影原理、冲洗和晒印技艺,
于是和摄影结下了不解之缘。

1925年,郎静山,
成为中国摄影学会创办人,
后来,郎静山先后进入,
上海《申报》与《时报》工作,
成为中国最早的摄影记者。

他虽以摄影记者为业,
可是却以仿画摄影作品见长,
他借鉴传统绘画艺术“六法”,
潜心研习、加以发挥,
摄制了许多具有,
中国水墨画韵味的风光照片,
自成一种超逸和俊秀的风格。

加上熟练的黑白灰三色,
描绘出丰富多姿的黑白意蕴,
融神气韵为一体。
一幅集锦摄影作品的制作,
从取材、构图、曝光、
接合、重叠十分不易,
成功与失败全凭,
摄影家的艺术技巧和功力。

而在郎静山的年代,
没有PS和美颜相机,
这才是最令人钦佩的。


1930年,郎静山
在上海松江女子中学,
开设了摄影课,
开创了我国摄影教育之先河。
1934年,郎静山的第一幅,
集锦摄影作品《春树奇峰》,
在英国摄影沙龙入选。
从此,郎静山创立的集锦摄影,
在世界摄坛中独树一帜。

郎静山的摄影作品,
营造出虚实相生、
幽远淡泊的理想丘壑,
展现出自我追求的生命境界。

一般人以为中国画,
意只讲求唯美,
进而以为郎静山的作品,
只强调美学,
其实是一种偏颇之见。
事实上中国绘画除了美之外,
往往更寄托了画家,
对理想世界的追寻。

而这种常见于郎静山,
山水作品中的理想之境,
许多人以为这仅仅是,
不食人间烟火的唯美山水,
殊不知这正是郎静山,
终其一生所追求秉持的“画意”。

渺小的远山,
居高临下的柳枝,
几个简单的主体,
余音袅袅,
尽显含蓄之美。

借由山水,
来印证其胸中丘壑,
此时山石,
已不再是纯然的山石,
早已幻化成郎静山,
所拟呈现的生命境界。

其实西方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
就有人使用了“暗房叠放技术”,
郎静山的“集锦摄影法”,
之所以显得别具风格,
主要还是因为他本身,
具备了深厚的国画造诣与修养。

中国画以笔墨,
摄影则用相机,
两者的工具虽然不同,
但同样都是要,
营造出美好的画面。

中国画里所谓的“定景”,其实就是摄影里所说的“构图”;中国画的绘事六法里,有所谓的“经营位置”与“传模移写”,在用笔的时候可以取舍万疏,去芜存菁,而摄影则限于机械与环境对象,唯有采取“集锦摄影法”才能不受限制。

既是阳刚美,
和柔韧美的交融,
又是自然美,
与艺术美的结合。

他的集锦山水或人物,
正是其生命境界的扩充,
与理想的形塑,
借由此种画意的引入,
使其作品虽生于乱世颠簸中,
却总希望呼应在困蹇闭塞中,
直接证入生命中的清风明月。

“我做集锦照片,是希望以最写实、最传真的摄影工具,融合我国固有画理,以一种‘善’意的理念,实用的价值,创造出具有‘美的作品’。”

如果回到
郎静山所处的时代,
当时摄影艺术
才刚刚开始萌芽发展,
器材与设备更非今日所能比拟,
他却能于亦步亦趋于,
国际写实潮流的,
中国摄影界中另辟蹊径,
成功发展出独具,
东方特色的“画意摄影”,
他理所应当拥有不可磨灭的,
时代贡献与历史定位。

1995年4月13日,
一代摄影大师郎静山逝世,
享年103岁。

在那个孱弱的时代,
如郎静山一流,
就已经懂得,
在拿来主义的同时,
加入自己的优秀传统,
今天的文艺人士们,
是否还拥有这份情怀?

美不胜收,
皆因心中有画。
网友评论